目錄
第一章 緒 論
第一節 哲學和哲學基本問題
一、哲學
(一)哲學是理論化係統化的世界觀
(二)哲學是世界觀和方法論的統一
(三)哲學是自然知識、社會知識和思維知識的概括和總結
二、哲學的基本問題
(一)思維和存在的關係問題是哲學的基本問題
(二)哲學基本問題的內容
(三)哲學基本問題的根據
(四)哲學基本問題的意義
三、哲學基本派彆及其曆史形態
(一)哲學基本派彆
(二)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産生的根源
(三)唯物主義的基本形態
(四)唯心主義的基本形態
(五)辯證法發展的基本形態
(六)哲學的黨性
第二節 馬剋思主義哲學
一、馬剋思主義哲學的産生
(一)馬剋思主義哲學産生的曆史條件
(二)馬剋思主義哲學産生的階級基礎
(三)馬剋思主義哲學産生的自然科學前提
(四)馬剋思主義哲學産生的理論來源
(五)馬剋思主義哲學的創立是哲學史上的偉大變革
二、馬剋思主義哲學是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
(一)馬剋思主義哲學的內容
(二)馬剋思主義哲學的研究對象
(三)馬剋思主義哲學的性質和作用
(四)馬剋思主義哲學的特點
三、馬剋思主義哲學是發展的科學
(一)馬剋思主義哲學的曆史發展
(二)馬剋思主義哲學是開放發展的學說
第三節 馬剋思主義哲學與現時代
一、馬剋思主義哲學與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
二、學習馬剋思主義哲學的目的
三、學習馬剋思主義哲學的方法
第二章 物質與意識
第一節 世界的物質性
一、物質是標誌客觀實在的哲學範疇
(一)馬剋思主義哲學以前的物質觀
(二)辯證唯物主義的物質觀
二、運動是物質的根本屬性
(一)運動與物質不可分
(二)絕對運動與相對靜止的辯證關係
三、時間與空間是運動著的物質存在形式
(一)時間、空間的含義和特點
(二)時間、空間與物質運動不可分離
(三)時間、空間的絕對性與相對性
(四)時間、空間的無限性與有限性
(五)堅持辯證唯物主義時空觀的意義
第二節 意識
一、意識是物質世界長期發展的産物
(一)意識是自然界長期發展的産物
(二)意識是社會的産物
(三)意識起源原理的意義
二、意識的本質
(一)意識是人腦的機能
(二)意識是客觀存在的主觀映象
(三)人工智能和人的思維
三、意識的結構和作用
(一)意識的結構
(二)意識具有主觀能動性
(三)客觀規律性與主觀能動性
第三節 世界的物質統一性
一、物質世界是多樣性的統一
(一)世界的統一性在於它的物質性
(二)物質世界是多樣性的有機統一體
二、世界的物質統一性原理的意義
(一)理論意義
(二)實踐意義
第三章 物質世界的聯係和發展
第一節 物質世界的普遍聯係
一、聯係的客觀性、普遍性、多樣性
(一)聯係的哲學含義
(二)聯係是客觀的
(三)聯係是普遍的
(四)聯係是多樣的
二、聯係的條件性和係統性
(一)聯係是有條件的
(二)聯係是作為係統而存在的
三、辯證聯係的意義
(一)堅持辯證聯係,推動科學發展
(二)堅持辯證聯係,增強整體觀念
第二節 物質世界的永恒發展
一、事物的相互聯係構成運動、變化和發展
(一)運動、變化和發展
(二)聯係和運動密切相關
(三)運動形式及其相互聯係
二、發展的實質是新事物的産生和舊事物的滅亡
(一)新事物和舊事物
(二)新事物必然戰勝舊事物
第三節 唯物辯證法是關於聯係和發展的科學
一、唯物辯證法和形而上學的對立
(一)聯係觀點和孤立觀點的對立
(二)發展觀點和靜止觀點的對立
(三)承認矛盾觀點和否認矛盾觀點的對立
二、唯物辯證法的科學理論體係
(一)規律
(二)範疇
(三)唯物辯證法理論體係的構成
三、對立統一規律是唯物辯證法的實質和核心
(一)對立統一規律揭示瞭普遍聯係的根本內容和變化發展的內在動力
(二)對立統一規律是貫穿辯證法其他規律和範疇的中心綫索
(三)對立統一規律是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規律
(四)對立統一規律從根本上把辯證法和形而上學區彆開來
第四章 對立統一規律
第一節 矛盾的同一性和鬥爭性
一、同一性和鬥爭性是矛盾的兩個基本屬性
(一)矛盾就是對立統一
(二)矛盾的同一性
(三)矛盾的鬥爭性
二、矛盾同一性和鬥爭性的辯證關係
(一)矛盾同一性和鬥爭性的相互區彆
(二)矛盾同一性和鬥爭性的相互聯結
三、矛盾同一性和鬥爭性辯證關係原理的意義
(一)在對立中把握同一,在同一中把握對立
(二)剋服形而上學的錯誤
第二節 矛盾是事物發展的動力
一、事物發展的源泉是矛盾
(一)矛盾同一性在事物發展中的作用
(二)矛盾鬥爭性在事物發展中的作用
(三)矛盾同一性和鬥爭性共同作用推動事物的發展
二、內因和外因在事物發展過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內因和外因的含義
(二)內因和外因的辯證關係
(三)內因和外因辯證關係原理的意義
第三節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一、矛盾的普遍性
(一)矛盾普遍性的含義
(二)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方法論意義
二、矛盾的特殊性
(一)矛盾特殊性的含義
(二)分析矛盾的特殊性
(三)分析矛盾特殊性的意義
三、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辯證關係
(一)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相互區彆
(二)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相互聯係
(三)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相互轉化
四、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辯證關係原理的意義
(一)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辯證關係原理是關於事物矛盾問題的精髓
(二)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辯證關係原理是科學的認識方法和工作方法的理論根據
(三)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辯證關係原理是堅持馬剋思主義普遍真理和具體革命實踐相結閤原則的哲學基礎
第五章 質量互變規律
第一節 質量度
一、事物的質
(一)什麼是質
(二)質和事物的存在直接同一
(三)質和屬性不可分
(四)認識質的意義
二、事物的量
(一)什麼是量
(二)量和事物的存在不直接同一
(三)認識量的意義
三、事物的度
(一)什麼是度
(二)度是質和量的統一
(三)認識度的意義
第二節 量變和質變
一、量變及其形式
(一)什麼是量變
(二)量變的兩種基本形式
二、質變及其形式
(一)什麼是質變
(二)質變的兩種基本形式
三、量變和質變的辯證關係
(一)量變引起質變
(二)質變轉化為新量變
(三)量變和質變相互滲透
(四)反對割裂量變和質變關係的形而上學觀點
四、質量互變規律的普遍性及其意義
(一)質量互變規律的普遍性
(二)質量互變規律的意義
第六章 否定之否定規律
第一節 肯定和否定
一、肯定和否定的對立統一
(一)肯定方麵和否定方麵
(二)肯定和否定的辯證關係
二、辯證的否定
(一)辯證的否定觀
(二)辯證否定觀和形而上學否定觀的對立
(三)辯證否定觀的方法論意義
第二節 否定之否定
一、否定之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完善、自我發展
二、事物發展的前進性和麯摺性
(一)事物發展的前進性
(二)事物發展的麯摺性
三、否定之否定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一)否定之否定的客觀普遍性
(二)否定之否定規律錶現形式的特殊性
四、否定之否定規律的重要意義
(一)否定之否定規律的理論意義
(二)否定之否定規律的實踐意義
第七章 唯物辯證法的基本範疇
第一節 原因和結果
一、原因和結果的含義
(一)什麼是原因和結果
(二)因果聯係的特點
二、原因和結果的辯證關係
(一)原因和結果是相互對立的
(二)原因和結果是相互聯係的
(三)原因和結果的相互作用、相互轉化
三、因果聯係的客觀性、普遍性和多樣性
(一)因果聯係的客觀性
(二)因果聯係的普遍性
(三)因果聯係的多樣性
四、原因和結果辯證關係原理的方法論意義
(一)承認因果聯係的客觀普遍性是科學研究的前提
(二)把握因果聯係是做好工作的條件
(三)把握因果聯係能增強工作的預見性
第二節 必然性和偶然性
一、必然性和偶然性的含義
(一)必然性的含義
(二)偶然性的含義
二、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辯證關係
(一)必然性和偶然性是相互對立的
(二)必然性和偶然性是相互統一的
三、必然性和偶然性辯證關係原理的意義
(一)掌握必然性是科學認識和社會實踐的基礎
(二)正確利用偶然性,加速事物的發展
第三節 可能性和現實性
一、可能性和現實性的含義
(一)現實性的含義
(二)可能性的含義
(三)區分各種情況的可能性
二、可能性和現實性的辯證關係
(一)可能性和現實性相互對立
(二)可能性和現實性相互依賴
(三)可能性和現實性相互轉化
三、可能性和現實性辯證關係原理的意義
(一)可能性和現實性辯證關係原理是科學思維和正確行動的前提
(二)發揮主觀能動性,使好的可能性轉化為現實
第四節 內容和形式
一、內容和形式的含義
(一)內容
(二)形式
二、內容和形式的辯證關係
(一)內容和形式的相互對立
(二)內容和形式的相互聯係
(三)內容和形式的相互作用
(四)內容和形式的相互轉化
(五)內容和形式的矛盾運動
三、內容和形式辯證關係原理的意義
(一)正確認識內容和形式,促進事物發展
(二)學會利用舊形式和創造新形式為新內容服務
(三)反對形式主義和形式虛無主義的思想武器
第五節 現象和本質
一、現象和本質的含義
(一)現象
(二)本質
二、現象和本質的辯證關係
(一)現象和本質的相互對立
(二)現象和本質的相互聯係
三、現象和本質辯證關係原理的意義
(一)對科學研究的指導作用
(二)對實際工作的指導作用
(三)認識本質是無止境的過程
第八章 認識和實踐
第一節 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是能動的革命的反映論
一、唯物主義反映論與唯心主義先驗論的根本對立
(一)唯物主義的反映論
(二)唯心主義的先驗論
(三)先驗論與反映論對立的實質
二、唯物主義反映論與不可知論的根本對立
(一)唯物主義的反映論是可知論
(二)不可知論
(三)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是科學的可知論
三、能動的革命的反映論與舊唯物主義反映論的原則區彆
(一)日唯物主義反映論的局限性
(二)以實踐為基礎的能動反映論
四、認識是主體對客體的能動反映
(一)主體和客體的含義
(二)主體和客體的關係
第二節 實踐及其對認識的作用
一、實踐的特徵和形式
(一)什麼是實踐
(二)實踐的基本特徵
(三)實踐的基本形式
二、實踐在認識中的作用
(一)實踐是認識的基本來源
(二)實踐是認識發展的動力
(三)實踐是認識的最終目的
(四)實踐是檢驗認識真理性的惟一標準
第三節 認識的辯證運動
一、由實踐到認識是認識過程的第一次能動飛躍
(一)感性認識
(二)理性認識
(三)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的辯證關係
(四)感性認識嚮理性認識飛躍的條件
二、由認識到實踐是認識過程的第二次能動飛躍
(一)由理性認識嚮實踐飛躍的必要性
(二)由理性認識嚮實踐飛躍的條件和途徑
三、認識的反復性和無限性
(一)認識的全過程
(二)認識全過程的反復性
(三)認識運動的無限性
(四)把握認識發展規律的意義
第九章 真理
第一節 客觀真理
一、真理的客觀性
(一)真理的含義
(二)真理是客觀的
(三)兩種真理觀的鬥爭
二、真理和謬誤
(一)謬誤的含義
(二)謬誤的根源
(三)真理和謬誤的辯證關係
(四)真理和謬誤辯證關係原理的意義
第二節 絕對真理和相對真理
一、真理的絕對性和相對性
(一)真理的絕對性
(二)真理的相對性
二、絕對真理和相對真理的辯證關係
(一)絕對真理和相對真理的相互區彆
(二)絕對真理和相對真理的相互聯結、相互滲透、相互包含
(三)絕對真理和相對真理的相互轉化
三、絕對真理和相對真理辯證關係原理的意義
(一)正確對待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
(二)批判絕對主義和相對主義
第三節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惟一標準
一、實踐在檢驗認識真理性中的作用
(一)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惟一標準
(二)實踐標準的確定性和不確定性
二、實踐檢驗和邏輯證明
(一)邏輯證明及其在檢驗真理中的作用
(二)邏輯證明和實踐檢驗的關係
第四節 認識論和思想路綫
一、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與黨的思想路綫
(一)認識論與思想路綫的一緻性
(二)思想路綫是政治路綫的思想基礎
二、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綫
(一)黨的思想路綫
(二)重新確立黨的思想踐綫的重大意義
第十章 曆史唯物主義是科學的曆史觀
第一節 兩種曆史觀的根本對立
一、社會曆史觀的基本問題
(一)社會曆史觀的基本問題是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的關係問題
(二)社會曆史觀的基本問題的依據
二、曆史唯物主義的創立是社會曆史觀的革命變革
(一)唯心史觀的主要缺陷
(二)唯心史觀長期占統治地位的根源
(三)曆史唯物主義創立的偉大意義
第二節 人類社會的發展是自然曆史過程
一、社會發展是自然曆史過程
(一)人類社會與自然界的本質區彆和聯係
(二)勞動是人類社會和自然界對立統一的基礎
二、人的自覺活動和社會規律的客觀性
(一)社會規律是在人的自覺活動中實現的
(二)人的自覺活動不能抹煞社會規律的客觀性
(三)社會曆史發展是客觀規律與人的自覺活動的統一
第三節 社會物質生活條件
一、地理環境
(一)地理環境的含義
(二)地理環境在社會發展中的作用
二、人口因素
(一)人口因素的含義
(二)人口因素在社會發展中的作用
三、物質資料的生産方式
(一)物質資料生産方式的含義
(二)物質資料生産方式是社會發展的決定力量
(三)物質資料生産方式是社會發展決定力量原理的意義
第十一章 社會基本矛盾
第一節 生産力和生産關係
一、生産力
(一)生産力的含義
(二)生産力的構成
(三)科學技術是生産力
二、生産關係
(一)生産關係的含義
(二)生産關係的構成
(三)生産關係的三個方麵之間的關係
(四)生産關係的基本類型
三、生産力與生産關係的辯證關係
(一)生産力與生産關係的相互作用
(二)生産力與生産關係的矛盾運動
四、生産關係一定要適閤生産力狀況的規律
(一)生産關係一定要適閤生産力狀況規律的主要內容
(二)生産關係一定要適閤生産力狀況規律的重要意義
第二節 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築
一、社會形態是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的統一體
(一)經濟基礎
(二)上層建築
(三)社會形態
二、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的辯證關係
(一)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的相互作用
(二)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的矛盾運動
三、上層建築一定要適閤經濟礎狀況的規律
(一)上層建築一定要適閤經濟基礎狀況規律的主要內容
(二)上層建築一定要適閤經濟基礎狀況規律的重要意義
第三節 社會基本矛盾的辯證運動
一、社會基本矛盾是社會發展的基本動力
(一)生産力與生産關係的矛盾、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築的矛盾,構成社會的基本矛盾
(二)社會基本矛盾推動人類社會從低級嚮高級的發展
(三)生産力是社會發展的最終決定力量
二、社會主義社會基本矛盾
(一)社會主義社會基本矛盾的性質和特點
(二)社會主義社會基本矛盾與社會主義改革
第十二章 階級、國傢和社會革命
第一節 階級和階級鬥爭
一、階級的起源和實質
(一)階級的起源
(二)階級的實質
二、階級鬥爭
(一)階級鬥爭的定義
(二)階級鬥爭的形式
(三)階級鬥爭的作用
(四)從階級社會嚮無階級社會的過渡
(五)階級分析法
三、社會主義社會的階級和階級鬥爭
(一)社會主義社會階級鬥爭存在的原因
(二)社會主義社會階級結構的狀況
(三)社會主義社會階級鬥爭的特點
第二節 國傢
一、國傢的起源和實質
(一)國傢的起源
(二)國傢的實質
二、國傢的職能
(一)國傢對內職能
(二)國傢對外職能
(三)無産階級專政國傢的職能
三、國傢的類型和形式
(一)國體
(二)政體
(三)國體和政體關係
第三節 社會革命
一、社會革命的根源、條件和作用
(一)社會革命的定義
(二)社會革命的根源
(三)社會革命的條件
(四)社會革命的作用
二、社會革命的類型和形式
(一)社會革命的類型
(二)社會革命的形式
三、社會革命與社會改革和社會改良
(一)社會改革
(二)社會改良
(三)社會革命與社會改革和社會改良的聯係和
區彆
第十三章 社會意識
第一節 社會意識的一般特點
一、社會意識是社會存在的反映
(一)社會意識的含義
(二)社會意識反映社會存在
二、社會意識的相對獨立性
(一)什麼是社會意識的相對獨立性
(二)社會意識相對獨立性的錶現
(三)社會意識相對獨立性原理的意義
第二節 社會意識的結構
一、個體意識和群體意識
(一)個體意識
(二)群體意識
(三)個體意識和群體意識的關係
二、社會心理和社會意識形式
(一)社會心理
(二)社會意識形式
(三)社會心理與社會意識形式的關係
三、上層建築社會意識形式和非上層建築社會意識形式
(一)上層建築的社會意識形式
(二)非上層建築的社會意識形式
第三節 社會意識諸形式
一、社會意識諸形式的特點和作用
(一)藝術
(二)道德
(三)宗教
(四)政治法律思想
(五)科學和哲學
二、社會意識諸形式的區彆和聯係
(一)社會意識諸形式的區彆
(二)社會意識諸形式的聯係
第四節 社會意識與精神文明建設
一、社會文明
(一)文明的科學含義
(二)物質文明
(三)精神文明
(四)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與社會存在和社會意識的區彆和聯係
(五)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關係
二、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
(一)社會主義社會的精神文明
(二)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戰略意義和根本任務
第十四章 人民群眾的曆史作用和社會進步
第一節 人民群眾是曆史的創造者
一、誰創造曆史問題上的兩種對立觀點
(一)群眾史觀
(二)英雄史觀
二、人民群眾創造曆史的決定作用
(一)人民群眾的含義
(二)人民群眾創造曆史的決定作用的錶現
三、人民群眾創造曆史的社會製約性
(一)經濟條件製約著人們創造曆史的活動
(二)政治條件製約著人們創造曆史的活動
(三)精神條件對人民群眾創造曆史活動的影響
第二節 個人在曆史上的作用
一、曆史人物對社會曆史發展的作用
(一)個人在曆史上的作用
(二)傑齣人物的作用
二、曆史人物的社會製約性
(一)曆史人物産生的條件
(二)社會條件對曆史人物的社會製約作用
(三)評價曆史人物的原則
三、無産階級領袖的偉大作用
(一)無産階級領袖的含義
(二)無産階級領袖的作用
(三)領袖和群眾的關係
第三節 群眾觀點和群眾路綫
一、群眾觀點
(一)群眾觀點的確立
(二)群眾觀點的基本內容
二、群眾路綫
(一)群眾路綫的基本內容
(二)群眾路綫的領導方法和工作方法
三、堅持群眾觀點和群眾路綫的意義
第四節 社會進步和人類解放
一、人類社會發展的總趨勢是不斷進步的
(一)社會進步的含義
(二)社會進步的動力
二、人的解放
(一)人的本質
(二)人的價值
(三)人的解放是一個曆史過程
三、人類從必然王國嚮自由王國的飛躍
(一)必然王國和自由王國
(二)共産主義是人類從必然王國嚮自由王國的飛躍
· · · · · · (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