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得正史看不进的可以看看口述史,整本看是课题,分别看是真实小说。不用总是着眼于政治及战争方面,时代可以从市井生活,民俗变迁中体现。本书通过旗人妇女叙述,表现了从清末到近现代满族民族地位的转变,涵盖了民族的集体记忆,个人的生活际遇,婚姻及生育情况,家庭变迁等...
评分《最后的记忆——十六位旗人妇女的口述历史》是定宜庄为16为旗人妇女做的口述访谈,书中传递了很多在历史转折时期满族妇女的生活信息,对于我们了解辛亥革命前后旗人妇女的生活状况提供了很好的资料。虽然作者的访谈对象只有十六位,但是这些妇女身上所传递的信息是非常丰富的...
评分 评分觉得正史看不进的可以看看口述史,整本看是课题,分别看是真实小说。不用总是着眼于政治及战争方面,时代可以从市井生活,民俗变迁中体现。本书通过旗人妇女叙述,表现了从清末到近现代满族民族地位的转变,涵盖了民族的集体记忆,个人的生活际遇,婚姻及生育情况,家庭变迁等...
有意思,手记尤见功力
评分内容倒是不错,不过叙述确实太家常了,不是北京土著读起来有点费神。
评分做改革开放40周年口述史采访的参考
评分还不错 了解了一些满族知识
评分对于文中满族人爱面子的表现真是叹为观止;那些所处社会地位不高的满族妇女对于自己本身民族文化礼仪的认同让人佩服,但是那种(自视甚高)自得就没有必要了,毕竟有些所谓满族特有的礼仪文化其实还是从汉族学习吸收的。不过,对于八旗制度下旗民至上而下对于繁荣礼节的普及应用还是深表惊叹的,或许由此才让八旗下层人士对于他们接触范围之内旗外人的礼仪方面产生优越感。那清绪女士的访谈因为内容形式以及文中所处地位,让人印象深刻。不管定宜庄博士对她态度理想的认同,以及基于相关史实文化因素以及严谨态度而产生的某些疑问,我个人是对那女士的目的抱有一定怀疑态度的。对于访谈所发生的年份而言,反复强调他们没有经受当时八旗统治,没有接受清政府恩惠已经没有多大必要,而且对于其他诸如乌拉那拉,叶赫那拉等与爱新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