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日记》讲述了在日记中,曾国藩披露了他所掌握的智慧要点。他将人世间的事务分成两种,一种是人力所及的;另一种是自己所无法掌控的。明智的选择,就是将精力倾注干自己所能掌控的领域中,而对于自己所无法掌控的,只能是抱以无限的乐观期许,但注定是无能为力。曾国藩写日记,就是为了提醒自己,要将自己的努力牢牢地锁定在自己能够掌控的范畴之内。但是有意思的是。他频繁地玩出界,于是,他的一生就变得琳琅满目,丰富多彩起来。终其一生,曾国藩孜孜以求的是成为一个普通人,斗室书斋,揽月自赏。然而这个人生目标于他而言太过于艰难了。一旦抵达智慧之颠,再求诸于普通寻常,必然是劳而无功。再没有一条路径比得上对日记的品评,更易于走入当事人的心中。
曾国藩(1811—1872),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谥文正。晚清第一中兴名臣,湘军的创立者和最高统帅,后世曾誉为“千古第一完人”,被梁启超称为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曾国藩1811年生于湖南长沙府湘乡(今娄底市双峰县),1838年考中进士,从此开始了辉煌的仕途生涯,曾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一等毅勇侯,是清朝历史上汉族文人为官的最高峰,谥号“文正”即为清朝文官的最高谥号。曾国藩一生以创立湘军、开启中国近代洋务运动以及在识人用人方面的卓越成就而为世人所熟知。
雾满拦江,天涯煮酒论史版元老之一(货真价实),威望甚高的说史者。
生为写作狂人,屡出惊人新语,解史一向以颠覆文化常规、挑战世人刻板印象为乐。代表作有《推背图中的历史》《黑金道》等。
通过日记,完全能看出曾国藩的大半生过程(虽然不一定完全正确,但至少可以做为参考)。体会了曾先生思想的不断进化和自我深层次的剖析,不得不承认在这个充满诱惑的社会里,能达到像曾国藩这样的生活状态算很不错的(当然,戒棋的那种"毅力"除外)。不过很佩服的就是曾先生的...
评分 评分还剩不到几十页就快看完,差不多两周的时间督导现在,有所得亦有所思。 白岩松说,在他看曾国藩书最后还剩三五页的时候,内心十分焦急复杂,那种不舍溢于言表,看完之后写了几千字的文章现存他笔记本里,这是一个被文人推崇为圣人的人。我还没看《曾国藩的家书》(现...
评分 评分毛评曾国藩“吾于近人,独服曾文正”,蒋认为曾国藩为人之道,“足为吾人之师资”。 说曾一生的言行是接近圣人的标准,但他的日记出版人是弟子李鸿章,其中真伪难辨,再者他的前期日记主要是给领导卖乖取宠。 其中曾所表露的为人处世行为准则,确实独到。 归结为一条,活到最后...
高中时候读 不是很喜欢 但是破除神像还是不错的
评分曾国藩(1811—1872),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谥文正。晚清第一中兴名臣,湘军的创立者和最高统帅,后世曾誉为“千古第一完人”,被梁启超称为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
评分没有背景和上下文的日记读起来末免枯燥难懂,雾满栏江的点评补充了大量的背景史料,以轻松诙谐的笔调娓娓叙来,生动的刻画出曾国藩的形象出来,当然,评论和推测部分难免臆测,史料恍如大海,挂一漏万能自成一家之言即十分了不起。
评分曾国藩是个爱记日记的人,从二十九岁,到终老的六十二岁,笔耕不辍,留下了可观的记录,同时也是对那个时代的鲜活证明,国宴、觐见等都具备较高的历史分析价值。曾氏写的日记,不一定全是真的,肯定对自己有美化,雾满拦江的点评,自然更是漫山推测,除了关注湘军老兄弟之间的感情和归宿之外,曾氏的家庭生活也成为注解中八卦的要点,尤其对纳妾风波关注很多,对两宫太后的少妇心思也颇多笔墨。八旗的僧帅勇往直前做炮灰,湘军的鲍将军成也豁命败也豁命,倒是懂得站队反复无常的江洋大盗一路高升。就当是看当年的故事,看太平军、湘军、捻军、绿营、八旗以及满汉将领、朝野控制权的争斗吧。
评分对曾国藩的评价论述很生动,也很特别。让我觉得其人(曾氏)顽皮可爱,读起来笑意满载。戏谑之中见规矩中肯,很可贵。不过有些史观与我偏差值较大,不免有些不满。更待进一步深读深思。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