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意誌和錶象的世界

作為意誌和錶象的世界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商務印書館
作者:[德] 阿圖爾·叔本華
出品人:
頁數:740
译者:石衝白 譯
出版時間:1982-11
價格:3.85
裝幀:平裝
isbn號碼:
叢書系列:
圖書標籤:
  • 哲學
  • 德國
  • 齊·“商務印書館學術叢書之蝶角”(商務印書館)
  • 涅盤
  • 摘錄
  • 哲學
  • 形而上學
  • 美學
  • 康德
  • 叔本華
  • 意誌
  • 錶象
  • 西方哲學
  • 德國哲學
  • 悲觀主義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作為意誌和錶象的世界》是德國哲學傢亞瑟·叔本華的核心作品。第一版齣版於1818年12月,1844年擴充內容後齣版瞭第二版增補版。1948年,托馬斯·曼編輯齣版瞭縮減版。

1859年,《作為意誌和錶象的世界》的第三版引起轟動,叔本華稱“全歐洲都知道這本書”,他在第三版序言中寫道:“當這本書第一版問世時,我纔30歲,看到第三版時卻不能早於72歲。總算我在彼德拉剋的的名句中找到瞭安慰:‘誰要是走瞭一整天,傍晚走到瞭,那也該滿足瞭。’”叔本華在最後的十年終於得到瞭聲望,但仍然過著獨居的生活。陪伴他的是一條叫“世界靈魂”的捲毛狗,有人說這個名字是用來諷刺黑格爾,也有人說不是。1860年,叔本華因肺炎惡化去世,他在遺言中說:“希望愛好他哲學的人,能不偏不倚地,獨立自主地理解他的哲學

中文版(第一捲)齣版於1982年,由石衝白翻譯,由商務印書館齣版。雖然也有其他版本,但流傳不廣。

1.重新詮釋瞭充足理由律,解釋為什麼現象世界必須通過充足理由律來瞭解;

2.提供瞭意誌顯現的細節,它是一種既不滿足又不停止,盲目的衝動,要求人從自身存在本質即欲望之中解放齣來;

3.試圖通過對自然和生命的審美,即藝術中獲得一種短暫的慰籍;

4.以倫理倫理學和禁欲主義的形式提供獲拯救的方式。

擴展閱讀:http://zh.wikipedia.org/wiki/%E4%BD%9C%E4%B8%BA%E6%84%8F%E5%BF%97%E5%92%8C%E8%A1%A8%E8%B1%A1%E7%9A%84%E4%B8%96%E7%95%8C

中圖法分類號: B516.41

著者簡介

叔本華,1788年2月22日生。被稱為“悲觀主義哲學傢”。他是黑格爾絕對唯心主義的反對者、新的“生命”哲學的先驅者。對人間的苦難甚為敏感,因而他的人生觀帶有強烈的悲觀主義傾嚮。緻力於哲學傢柏拉圖和康德著作的研究、衊視費希特、謝林和黑格爾。他的一生並不得誌,在去世前幾年獲得聲譽以前,一直過著隱居生活。

叔本華,1819年發錶重要著作《意誌和錶象的世界》,分為四冊,其中包括:認識論、自然哲學、美學和倫理學。這部書標誌瞭叔本華思想發展的頂點。盡管他因受到同代人的冷遇而感到失望,但他堅信真理的最後勝利。他認為,“真理是可以等到的,因為它長久存在”。經過瞭19年的“無聲的憤慨”之後,他在1836年發錶瞭短篇論文《論自然界中的意誌》。叔本華這篇文章靈巧地運用瞭迅速發展的自然科學中的疑問和發現來維護他關於意誌的學說。在前言中他公開地對“騙子”黑格爾及其幫派予以沉重的抨擊。然而直到1853年之後,叔本華的哲學纔為世界所重視。

1860年9月21日病逝。

圖書目錄

中譯本導言:叔本華哲學思想評述 (任立)
第一版序
第二版序
第三版序
第一篇
世界作為錶象初論
服從充分根據律的錶象
經驗和科學的客體
第二篇
世界作為意誌初論
意誌的客體化
第三篇
世界作為錶象再論
獨立於充分根據律以外的錶象
柏拉圖的理念 藝術的客體
第四篇
世界作為意誌再論
在達成自我認識時,生命意誌的肯定和否定
附錄 康德哲學批判
叔本華生平及大事年錶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叔本华30岁的时候完成了这本著作,我用了16天时间磕磕绊绊的看完,虽然只懂了1-2成,但已经佩服的五体投地。之前看过叔本华的《人生哲学》、《思想随笔》、《论说文集》,自认为对叔本华的哲学思想有所了解,但根本不是一回事,之前三本书的内容只能算是聊聊天,《作为意志和表...  

評分

叔本华30岁的时候完成了这本著作,我用了16天时间磕磕绊绊的看完,虽然只懂了1-2成,但已经佩服的五体投地。之前看过叔本华的《人生哲学》、《思想随笔》、《论说文集》,自认为对叔本华的哲学思想有所了解,但根本不是一回事,之前三本书的内容只能算是聊聊天,《作为意志和表...  

評分

或問曰:叔本華此書乃佛氏之語乎?餘應之曰:唯唯,否否。叔本華思想之兩大根源乃康得哲學與印度哲學,且受《奧義書》影響甚深。 佛學苦、集、滅、道(痛苦的現象、原因、解脫境界以及解脫方法)于叔本 華學說中均有對應之部分。其悲觀氣質 與佛教對塵世之痛苦的描述頗相...  

評分

“单从形式方面,人的个体生存就是‘现在’不停地转入逝去的‘过去’,就是一种慢性的死。如果我们现在从形体方面来看个体生存,那么很显然,和大家知道我们“身体”的走着走着只是经常被拦阻了的未即跌倒一样,我们肉体的寿命“活着活着”也只是不断被拦阻了的未即死亡,只是...  

評分

用戶評價

评分

【藏書閣打卡】叔本華認為,所有的理性也許都隻是一個錶象,在錶象世界的後麵,有一個非理性的意誌世界在支配。他的哲學齣發點是康德的知識論。在《作為意誌和錶象的世界》一書中,叔本華分四個部分論述瞭世界的本質就是意誌和錶象。叔本華總是被扣上“悲觀主義”的帽子。但是,叔本華並非隻提齣瞭問題,而不去尋求解脫之道,在本書後兩章就專門闡述瞭解脫的方法。擺脫人生痛苦的方法,就是進入審美狀態,其中之一就是進入藝術領域,比如文學、繪畫、音樂等。但是通過藝術的解脫隻是暫時的。 叔本華貌似悲觀主義的理論,其實在嚮世人揭示一種積極的生活方式——幸福不僅是做加法,也需要做減法。讀懂這本書,你會收獲更多的生活智慧。

评分

老一輩翻譯的好

评分

老一輩翻譯的好

评分

老一輩翻譯的好

评分

【藏書閣打卡】叔本華認為,所有的理性也許都隻是一個錶象,在錶象世界的後麵,有一個非理性的意誌世界在支配。他的哲學齣發點是康德的知識論。在《作為意誌和錶象的世界》一書中,叔本華分四個部分論述瞭世界的本質就是意誌和錶象。叔本華總是被扣上“悲觀主義”的帽子。但是,叔本華並非隻提齣瞭問題,而不去尋求解脫之道,在本書後兩章就專門闡述瞭解脫的方法。擺脫人生痛苦的方法,就是進入審美狀態,其中之一就是進入藝術領域,比如文學、繪畫、音樂等。但是通過藝術的解脫隻是暫時的。 叔本華貌似悲觀主義的理論,其實在嚮世人揭示一種積極的生活方式——幸福不僅是做加法,也需要做減法。讀懂這本書,你會收獲更多的生活智慧。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