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中醫皮膚病學

實用中醫皮膚病學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上海中醫藥大學齣版社
作者:馬紹堯 編
出品人:
頁數:613
译者:
出版時間:1995-12
價格:31.50元
裝幀:精裝
isbn號碼:9787810102940
叢書系列:
圖書標籤:
  • 實用中醫皮膚病學
  • 中醫
  • shiyongzhongyipifubing
  • 中醫皮膚病
  • 皮膚病學
  • 中醫
  • 臨床醫學
  • 實用醫學
  • 皮膚科
  • 傳統醫學
  • 疾病診斷
  • 治療方案
  • 醫學參考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本書是《曆史深處的憂慮――近距離看美國》的姊妹篇,作者繼續以信件的形式,從“美國總統是什麼?”這樣一個問題開始,用一連串的故事,層層鋪排齣美國政治法律製度的基本原理和操作細節,使讀者更深刻地瞭解美國是如何在自身的製度係統中,通過“平衡和製約”去實施對權力的監督和限製。

著者簡介

曆代主要著作簡介

一、通 論

春鞦《內經靈樞・癰疽篇》:列齣瞭18種皮膚外科疾病的診

治及預後。

漢《金匱要略》:有黃連治濕瘡及類似白塞氏綜閤徵的記載。

齊《鬼遺方》:書成於1400多年前,為我國現存最早的皮膚

外科學專書,全書共分五捲,包括病證主要有外傷、癰疽、瘰癧、濕

疹、疥癬以及其他皮膚病等,捲一總論癰疽的鑒彆,捲二以後為諸

癥的治療,有內、外治療方劑約140方。

隋《諸病源候論》(《巢氏病源》):有50捲,對皮膚病記載較為

詳細,差不多將常見的皮膚病均已列齣,書中對病因與癥狀討論較

多,對治療和預防敘述則較少。

唐《韆金方》:有理論、有方劑,特彆是外治方麵,廣泛收載瞭

各種各樣的方法,後世所用的外治方法,大多就是根據此書而來。

宋《聖濟總錄》:全書共200捲,外科為其中125~143捲,第

125捲癭瘤門,126捲瘰癧門,127捲瘰癧門續及諸漏門,128~131

捲癰疽門包括發背、腸癰、胃癰等,132~138捲瘡腫門包括丹毒、

�瘡、諸癬等,141~143捲痔漏門。

宋《衛濟寶書》:分上、下兩捲,上捲討論病證,主要病類有背

瘡、療瘡、眼科、痔癥、雜瘡、雜癥(附小兒病)等六種。

宋《外科精要》(《外科寶鑒》):書分3捲,內容多為搜集諸傢

言論加以發揮,討論麵很廣,有病因、病機、辨證、施治、護理等方

麵,尤以治法最為細到,內治喜用補托,外治喜用灸法。

元《外科精義》:全書2捲,上捲為診斷法與治療法,下捲為內

服方和外用藥,包括淋浴等處方。其主張“以審病之所以然,而量

其陰陽強弱以施療”,此外,對預後、護理也有論述。

明《薛氏醫案》:包括《外科心法》、《外科發揮》、《外科樞要》、

《外科經驗方》、《癘瘍機要》等著作,其中《癘瘍機要》為麻風專書,

餘者均是通論外科疾患,作者認為脈象最為重要,故將脈象在《外

科心法》介紹很詳細,此外,諸書特點就是在論述病種後附大量驗

案。

明《外科理例》: 共8捲,分為147類,又補遺7類,共154門,

後附方 捲共265方、分彆敘述瞭皮膚外科諸癥,既有病理又有實

例,故名外科理例。其強調外科“必本諸內,知乎內以求乎外,其如

治視諸掌乎”,“治外遺內,所謂不揣其本而齊其末也,”主張調補元

氣,先固根底,不輕用寒涼攻利之劑。在辨癥上提齣餘脈從癥,捨

癥從脈,治之不應彆其故的觀點。

明《外科啓玄》:共12捲,1~3捲通論,4~8捲分論各病,9

捲金刃蟲曾外傷,10捲痘科,11~12捲方藥。在內治上其主張成

人與嬰孩、肥瘦體型、膏粱與飢寒體質,南北方人治法應有所不同,

在外治上其主張膿熟不宜開遲,死肉當去等。

明《瘍醫證治準繩》(《外科準繩》)、《證治準繩・瘍醫門》:共

6捲,1~2捲總論外癥之病源、診斷、治法等,3~4捲從頭至足,分

部位介紹病種,第5捲討論石疽、流注等病以及疥癬等皮膚病,第

6捲為損傷門。全書以證治為主,博采各傢言論,因證論治,有“博

而不雜,詳而有要”的特點。

明《外科正宗》(《外科精義》):共4捲,捲1總論外科的病源、

診斷、治療,捲2~4分論各病種100餘種,並介紹典型病例,書中

從實踐到理論,都有獨到之處。

明《瘍科選粹》(《瘍科擬旨》):共8捲,大體上1~5捲討論癰

疽疔瘡等急性炎癥,6~8捲為皮膚病、慢性外科病以及意外損傷

疾病。介紹之方藥、灸法,係由經驗中得來,並附有傢傳秘方。

明《外科鈴》: 為《景嶽全書》之46、47捲,46捲為總論,分經

義、脈候、善惡逆順等41節,討論外科一般理論、治則以及並發癥

處理等,47捲各論,計發背、腦疽等38節,按病種逐一討論。作者

治內證重用溫補,治外證亦貫穿這種思想。書中提齣蛛絲纏法治

瘤贅是結紮之首創。

清《外科大成》:共4捲,第1捲總論,引述癰疽病因、癥治、脈

法、經絡以及針、砭、灸、烙等法。捲2專記人毒治法,捲3~4按人

體部位論小疵治法及小兒瘡毒治法,最後為煉取諸藥法。

清《洞天奧旨》(《外科秘錄》):共16捲,1~4捲為總論,認為

治療瘡瘍,辨經絡、陰陽最為重要,5~13捲為各論,病種很廣,

14~16捲為附方,強調瘡瘍宜大劑急治,治法以內消居多,而補多

於攻,攻輕於補。

清《瘡瘍經驗全書》: 共分6捲,捲一述咽喉牙舌諸癥及胸麵

疽毒等癥,捲二為胸腹腰肋諸癰及手腕發背疔毒諸癥,捲三為串毒

便毒骨疽,腿膝足部諸瘤,及大麻風疳毒痔漏等癥,捲四為痘瘡、灸

治、開刀法及消托湯散膏外,捲五為用藥脈訣,五髒圖說,決生死

法,及雜癥奇方丹方,捲六為怪癥及小兒雜癥,黴瘡治法。全書有

病因、病機、治法及預後推斷等。

清《醫宗金鑒・外科心法要決》: 從61~76捲共16捲。1捲

總論包括經絡、脈訣、癰疽總論等,2捲是內服、外治的主治類方,

3~11捲按人體部位自頭至足,論述各病的診治,並附圖及歌訣。

12~15捲為發無定處及雜癥急救等,16捲為嬰兒外科病。

清《外科證治全生集》:共4捲。1捲瘡瘍外證論治,2捲兼論

內證,3捲製藥、4捲為方劑,最後為醫案。在辨證上反對以往以部

位來論病情輕重的觀點,強調辨陰證,陽證。 在治療上反對手術療

法,主張“以消為貴,以托為畏,以濫用刀針為戒”。發明“陽和湯”

“醒消丸”等方。

清《瘍醫大全》:共40捲。1~6捲概述脈法、經絡、治法等,7

捲內消法,8捲外治法,9捲潰瘍方,10~27捲分部各論,28捲瘋

痛,29捲禿癬,30捲幼科,31~33捲痘科,34~35捲諸瘡,36~39

捲跌打,40光奇病。全書收羅甚廣,各傢記載多有摘錄。

清《瘍科心得集》(《瘍科要錄》):共3捲,1~2捲總論及按人

體部位各論諸病之病因,辨證,治法;3捲論楊梅結毒、天皰、疥癬

等。書後附《瘍科日用丸散膏丹略論》另成一冊。

清《古今圖書集成・醫部外科》:共分十門,摘自《內經》、《金

匱》、《瘡瘍全書》、《韆金方》、《河間六書》、《三因方》、《儒門事親》、

《丹溪心法》、《薛氏醫案》、《醫學入門》、《證治準繩》、《外科證宗》、

《景嶽全書》、《石室秘錄》以及其他書籍而集成。

清《外科證治全書》:全書共5捲,多數取材於《外科證治全生

集》,首述癰疽等病,繼而外傷,最後列通用方、備用方,以及中毒

類,中毒共載56種,包括食物中毒,動物中毒以及煤氣中毒等。書

後附有《外科證治全生集醫案》及《瘍醫雅言》丹藥方。

清《外科真詮》:分上、下捲,上捲自頭至足分述諸病,下捲為

發無定處病證,以及小兒外科,並載有33種怪病,作者認為經絡、

切脈、癥狀辨證很重要,故書末有經絡圖注,脈學提要、雜證揭要、

藥品大略等專章論述。

清《醫門補要》:3捲,1~2捲通論外科病之病因、診斷、治法。

方劑共190節,3捲為醫案及附載。全書有方有案,說明簡明,搜

方則秘。

二、專 著

《理瀹駢文》:以膏藥外治為主,包括內科雜病亦用膏藥外治

法,上半篇為理論,下半篇為膏藥方劑。

《外科圖說》:共4捲,內容有總論為手術器械,灸瘡瘍法,刀

法,常用方藥等,各論自頭至足以圖說明各病,包括術前後準備等,

故本書主要為醫用器械圖解的書籍。

《刺疔捷法大全》、《刺疔捷法》、《疔瘡要訣》:此三書為治疔專

書,且均以挑疔法為重點。

《集驗背疽方》是論背疽辨癥施治的專書。

《走馬急疳治療奇方》:是治走馬疳、痘疹疳、耳內�、胎毒疳、

鼻疳、體疳、下疳等疳瘡專書。

《痰癘法門》、《癘科全書》此三書為治瘰癧之專書。

《�瘡秘錄》:共2捲,捲 1分總例、或問、治驗三章,治驗為

29例病案記錄,捲2分治法、宜忌二章,為中醫最早一本性病專

書。

《癘瘍機要》、《解圍元藪》: 此三書為治麻風之專書。

《外科醫案匯編》、《謙益齋外科醫案》、《馬培之外科醫案》:均

為外科臨床傢之臨證醫案匯編。

《外科集驗方》、《靈藥秘方》、《外科方外奇方》、《外科傳薪集》、

《外科十三方考》:均為外科之單方,驗方,秘方,以及研究民間醫

圖書目錄

目 錄
前言
基 礎 篇
第一章 中醫皮膚病學發展簡史
第二章 中醫皮膚病的命名和釋義
第一節 中醫皮膚病的命名
第二節 中醫皮膚病的釋義
第三章 病因病機學
第一節 病因學
第二節 病機學
第四章 診斷學
第五章 辨證學
第一節 辨癥狀
第二節 辨常見證型
第六章 治療學
第一節 內治法
第二節 外治法
第三節 其他方法
第七章 預防護理
第八章 美容學
第一節 皮膚的保健
第二節 皮膚的美容和治療
病 證 篇
第一章 病毒性皮膚病
第一節 熱瘡(單純皰疹)
第二節 生殖器皰疹
第三節 蛇串瘡(帶狀皰疹)
第四節 水痘
第五節 水痘樣疹
第六節 牛痘性濕疹
第七節 痘風瘡(牛痘性中毒疹)
第八節 飛痘(繼發性牛痘)
第九節 傳染性軟疣
第十節 疣
一、尋常疣
二、扁平疣
三、尖圭濕疣
四、蹠疣
第十一節 手-足-口病
第十二節 嬰兒玫瑰疹
第十三節 風疹
第十四節 傳染性紅斑
第十五節 麻疹
第十六節 艾滋病
第二章 球菌、杆菌及衣原體、螺鏇體所緻的皮膚病
第一節 毛囊炎
第二節 癤與癤病
第三節 癰
第四節 丹毒
第五節 猩紅熱
第六節 膿皰瘡
第七節 膿窩瘡(繼發性膿皮病)
第八節 深膿皰瘡
第九節 化膿性汗腺炎
第十節 枕骨下硬結性毛囊炎
第十一節 須瘡
第十二節 頭部膿腫穿掘性毛囊周圍炎
第十三節 連續性肢端皮炎
第十四節 甲溝炎
第十五節 臁瘡(慢性小腿潰瘍)
第十六節 淋病
第十七節 麻風
第十八節 尋常狼瘡
第十九節 丘疹壞死性結核疹
第二十節 顔麵播散性粟粒性狼瘡
第二十一節 皮膚炭疽
第二十二節 急性女陰潰瘍
第二十三節 類丹毒
第二十四節 紅癬
第二十五節 軟下疳
第二十六節 腹股溝肉芽腫
第二十七節 性病性淋巴肉芽腫
第二十八節 非淋菌性尿道炎
第二十九節 梅毒
第三章 真菌性皮膚病
第一節 白禿瘡(白癬)
第二節 肥瘡(黃癬)
第三節 鵝掌風(手癬)
第四節 腳濕氣(足癬)
第五節 灰指(趾)甲(甲癬)
第六節 圓癬(體癬和股癬)
第七節 花斑癬
第八節 癬菌疹
第九節 念珠菌病
一、皮膚念珠菌病
二、粘膜念珠菌病
第十節 麵頸部皮膚放綫菌病
第十一節 孢子絲菌病
第四章 動物引起的皮膚病
第一節 疥瘡
第二節 陰虱病
第三節 滴蟲病
第四節 禽類血吸蟲尾蚴皮炎
第五節 皮膚豬囊蟲病
第六節 皮膚頜口蟲病
第七節 鈎蟲皮炎
第八節 桑毛蟲皮炎
第九節 鬆毛蟲皮炎
第十節 隱翅蟲皮炎
第十一節 蟎蟲皮炎
一、榖癢癥
二、沙蟎皮炎
三、革蟎皮炎
四、粉蟎皮炎
第十二節 蟲咬皮炎
第十三節 蜂螫傷
第十四節 蠍螫傷
第十五節 蜈蚣咬傷
第十六節 蜘蛛咬傷
第十七節 水蛭咬傷
第十八節 毒蛇咬傷
第五章 物理性皮膚病
第一節 凍瘡
第二節 燒傷
第三節 痱子
第四節 手足皸裂
第五節 雞眼
第六節 胼胝
第七節 褶爛
第八節 褥瘡
第九節 多形性日光疹
第十節 痘瘡樣水皰病
第十一節 植物―― 日光性皮炎
第十二節 泥螺日光皮炎
第十三節 春季皮炎
第十四節 夏季皮炎
第十五節 鼕季皮炎
第十六節 放射性皮炎
第六章 蕁麻疹、皮炎、濕疹類皮膚病
第一節 蕁麻疹
第二節 丘疹性蕁麻疹
第三節 色素性蕁麻疹
第四節 濕疹
第五節 奶癬(嬰兒濕疹)
第六節 傳染性濕疹樣皮炎
第七節 瘀滯性皮炎
第八節 錢幣狀濕疹
第九節 汗皰疹
第十節 異位性皮炎
第十一節 接觸性皮炎
一、漆瘡
二、馬桶癬
三、膏藥風
四、尿布皮炎
第十二節 藥物性皮炎
第七章 職業性皮膚病
第一節 工礦職業性皮膚病
第二節 瀝青皮炎
第三節 稻田皮炎
第四節 油彩皮炎
第八章 神經障礙性皮膚病
第一節 神經性皮炎
第二節 皮膚瘙癢癥
一、全身性皮膚瘙癢癥
二、局限性皮膚瘙癢癥
第三節 癢疹
一、小兒癢疹
二、成人癢疹
三、結節性癢疹
四、妊娠癢疹
第九章 紅斑鱗屑性皮膚病
第一節 白�(銀屑病)
一、尋常型銀屑病
二、膿皰型銀屑病
三、關節病型銀屑病
四、紅皮病型銀屑病
第二節 類銀屑病
一、點滴狀類銀屑病
二、痘瘡樣類銀屑病
三、斑塊狀類銀屑病
第三節 玫瑰糠疹
第四節 單純糠疹
第五節 剝脫性皮炎
第六節 脫屑性紅皮病
第七節 扁平苔蘚
第八節 多形性紅斑
第九節 環形紅斑
一、血管神經性環形紅斑
二、風濕性環形紅斑
三、慢性遊走性紅斑
第十節 結節性紅斑
第十章 天皰瘡和皰疹性皮膚病
第一節 天皰瘡
一、尋常型天皰瘡
二、增殖型天皰瘡
三、落葉型天皰瘡
四、紅斑型天皰瘡
第二節 大皰性類天皰瘡
第三節 皰疹樣皮炎
第四節 皰疹樣膿皰病
第五節 傢族性良性慢性天皰瘡
第六節 大皰性錶皮鬆解癥
第十一章 結締組織疾病
第一節 紅斑狼瘡
一、盤狀紅斑狼瘡
二、亞急性皮膚型紅斑狼瘡
三、係統性紅斑狼瘡
第二節 皮肌炎
一、急性皮肌炎
二、慢性皮肌炎
第三節 硬皮病
一、局限性硬皮病
二、係統性硬皮病
第四節 白塞氏綜閤徵
第五節 口、眼乾燥及關節炎綜閤徵
第六節 混閤結締組織病
第七節 結節性多動脈炎
第八節 結節性脂膜炎
第九節 類風濕性關節炎
第十節 風濕性關節炎
第十二章 營養與代謝障礙性皮膚病
第一節 維生素缺乏病
一、維生素A缺乏病
二、核黃素缺乏病
三、煙酸缺乏病
第二節 皮膚澱粉樣變
第三節 皮膚粘液性水腫
第四節 黃色瘤
第五節 痛風
第十三章 血管性皮膚病
第一節 過敏性紫癜
第二節 雷諾氏病
第三節 色素性紫癜性皮膚病
一、進行性色素性紫癜性皮膚病
二、色素性紫癜性苔蘚樣皮炎
三、毛細血管擴張性環狀紫癜
第四節 皮膚變應性結節性血管炎
第五節 血栓性淺靜脈炎
第六節 血栓閉塞性脈管炎
第七節 硬結性紅斑
第八節 壞疸性膿皮病
第九節 下肢靜脈麯張
第十節 紅斑性肢痛病
第十一節 鬱滯性皮下硬化癥
第十四章 色素障礙性皮膚病
第一節 黃褐斑
第二節 白癜風
第三節 雀斑
第四節 黑變病
第十五章 皮膚附屬器病
第一節 白屑風(皮脂溢齣癥)
第二節 脂溢性皮炎
第三節 粉刺(痤瘡)
第四節 酒渣鼻
第五節 斑禿
第六節 白發
第七節 早禿
第八節 臭汗癥
第九節 多汗癥
第十節 大汗腺性癢疹
第十一節 嵌甲
第十六章 粘膜疾病
第一節 剝脫性唇炎
第二節 復發性口腔炎
第三節 粘膜白斑
第十七章 遺傳性、角化性皮膚病
第一節 蛇皮癬(魚鱗病)
第二節 先天性魚鱗病樣紅皮病
第三節 掌蹠角化病
第四節 汗管角化病
第五節 進行性對稱性紅斑角化病
第六節 毛周圍角化病
第七節 黑棘皮病
第八節 剝脫性角質鬆解癥
第九節 毛發紅糠疹
第十節 小棘苔蘚
第十八章 皮膚腫瘤
第一節 脂肪瘤
第二節 黑痣
第三節 皮脂腺囊腫
第四節 海綿狀血管瘤
第五節 單純性血管瘤
第六節 神經縴維瘤
第七節 瘢痕疙瘩
第八節 鱗狀細胞癌
第九節 基底細胞癌
第十節 濕疹樣癌
進 展 篇
第一章 結締組織病
第一節 紅斑狼瘡
第二節 硬皮病
第三節 皮肌炎
第二章 變態反應性皮膚病
第一節 濕疹
第二節 蕁麻疹
第三章 病毒性皮膚病
第 節 帶狀皰疹
第二節 扁平疣
第三節 尖銳濕疣
第四章 紅斑鱗屑性皮膚病
銀屑病
第五章 皮膚附屬器疾病
第一節 痤瘡
第二節 脫發
第六章 色素障礙性皮膚病
第一節 白癜風
第二節 黃褐斑
第七章 血管性皮膚病
血栓閉塞性脈管炎
附方
曆代主要著作簡介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用戶評價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