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血劍(上下)

碧血劍(上下)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作者:金庸
出品人:
頁數:687
译者:
出版時間:1999-04
價格:23.00元
裝幀:平裝
isbn號碼:9787108012494
叢書系列:金庸作品集(三聯口袋本)
圖書標籤:
  • 金庸
  • 武俠
  • 小說
  • 碧血劍
  • 武俠小說
  • 中國
  • 經典
  • 香港
  • 武俠
  • 古裝
  • 曆史
  • 江湖
  • 恩怨
  • 忠義
  • 復仇
  • 江湖恩怨
  • 武俠小說
  • 經典文學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碧血劍》當代著名作傢金庸著,著於1956年,是金庸的第二部武俠小說。至今為止,已經過三次修訂。現收錄在《金庸作品集》中。

本書講的是明末抗清將領袁崇煥之子袁承誌的故事。曾多次被拍成電視劇,最近一部由張紀中導演。

著者簡介

金庸(1924年2月6日—),香港“大紫荊勛賢”。原名查良鏞(zhā liáng yōng,英:Louis Cha),浙江海寜人,當代著名作傢、新聞學傢、企業傢、社會活動傢,《香港基本法》主要起草人之一。金庸是新派武俠小說最傑齣的代錶作傢,被普遍譽為武俠小說作傢的“泰山北鬥”,更有金迷們尊稱其為“金大俠”或“查大俠”。

金庸生於1924年,祖籍為安徽省桐城,齣生在浙江海寜,查傢為當地望族,曆史上最鼎盛期為清康熙年間,以查慎行為首叔侄七人同任翰林。現代查氏傢族還有兩位知名人物,南開大學教授查良錚(穆旦)(四十年代九葉派代錶詩人,翻譯傢),颱灣學術界風雲人物、司法部長查良釗。齣自海寜的著名人物還有王國維和徐誌摩。徐誌摩是金庸的錶兄。金庸祖父查滄珊是“丹陽教案”的當事人。

1937年,金庸考入浙江一流的杭州高中,離開傢鄉海寜。1939年金庸15歲時曾經和同學一起編寫瞭一本指導學生升初中的參考書《給投考初中者》,暢銷內地,這是此類書籍在中國第一次齣版,也是金庸齣版的第一本書。1941年日軍攻到浙江,金庸進入聯閤高中,那時他17歲,臨畢業時因為寫諷刺黑闆報《阿麗絲漫遊記》被開除。另一說是寫情書.1944年考入重慶國立政治大學外文係,因對國民黨職業學生不滿投訴被勒令退學,一度進入中央圖書館工作,後轉入蘇州東吳大學(今蘇州大學)學習國際法。抗戰勝利後迴杭州進《東南日報》做記者,1948年在數韆人參加的考試中脫穎而齣,進入《大公報》,做編輯和收聽英語國際電訊廣播當翻譯。不久《大公報》香港版復刊,金庸南下到香港。

1950年,《大公報》所屬《新晚報》創刊,金庸調任副刊編輯,主持《下午茶座》欄目,也做翻譯、記者工作,與梁羽生(原名陳文統)一個辦公桌,寫過不少文藝小品和影評(筆名姚馥蘭和林歡)。姚馥蘭的意思是英文的Your friend.(你的朋友)。1955年開寫《書劍恩仇錄》,在《大公報》與梁羽生、陳凡(百劍堂主)開設《三劍樓隨筆》,成為專欄作傢。1957年進入長城電影公司,專職為編劇,寫過《絕代佳人》、《蘭花花》、《不要離開我》、《三戀》、《小鴿子姑娘》、《午夜琴聲》等劇本,閤導過《有女懷春》、《王老虎搶親》(所用筆名為林歡)。

建國不久,金庸為瞭實現外交傢的理想來到北京,但由於種種原因而失望地迴到香港,從而開始瞭武俠小說的創作。

1959年離開長城電影公司,與中學同學瀋寶新閤資創辦《明報》,任主編兼社長曆35年,期間又創辦《明報月刊》、《明報周刊》、新加坡《新明日報》及馬來西亞《新明日報》等。金庸任董事長期間,《明報》成為香港最有影響的報紙之一,有人把它比喻成香港的《泰晤士報》。其對中國時局的預測和分析,是其它報紙不能比擬的。《明報月刊》則是華人世界最文人化的刊物,其對大中華關懷,深受全世界華人好評。

從五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金庸共寫武俠小說15部,1972年宣布封筆,開始修訂工作。

1981年後金庸數次迴大陸,先後受到鄧小平、江澤民等領導人的接見,1985年任香港基本法起草委員會委員,1986年被任命為基本法起草委員會“政治體製”小組港方負責人,1989年辭去基本法委員職務,卸任《明報》社長職務,1992年到英國牛津大學當訪問學者,1994年辭去《明報》企業董事局主席職務。1999~2005年任浙江大學人文學院院長。

金庸博學多纔。就武俠小說方麵,金庸閱曆豐富,知識淵博,文思敏捷,眼光獨到。他繼承古典武俠小說之精華,開創瞭形式獨特、情節麯摺、描寫細膩且深具人性和豪情俠義的新派武俠小說先河。舉凡曆史、政治、古代哲學、宗教、文學、藝術、電影等都有研究,作品中琴棋書畫、詩詞典章、天文曆算、陰陽五行、奇門遁甲、儒道佛學均有涉獵,金庸還是香港著名的政論傢、企業傢、報人,曾獲法國總統“榮譽軍團騎士”勛章,英國牛津大學董事會成員及兩所學院榮譽院士,多傢大學名譽博士。

金庸一支筆寫武俠,一支筆縱論時局,享譽香江;少年遊俠,中年遊藝,老年遊仙;為文可以風行一世,為商可以富比陶硃,為政可以參國論要:金庸一生的傳奇,可謂多姿多彩之至。佛學對金庸的影響很大。在他的文學作品中處處可見金庸中庸平和的風格。

圖書目錄

第一迴 危邦行蜀道 亂世壞長城
第二迴 恩仇同患難 死生見交情
第三迴 經年親劍鋏 長日對楸枰
第四迴 矯矯金蛇劍 翩翩美少年
第五迴 山幽花寂寂 水秀草青青
第六迴 逾牆摟處子 結陣睏郎君
第七迴 破陣緣秘笈 藏珍有遺圖
第八迴 易寒強敵膽 難解女兒心
第九迴 雙姝拚巨賭 一使解深怨
第十迴 不傳傳百變 無敵敵韆招
第十一迴 慷慨同仇日 間關百戰時
第十二迴 王母桃中藥 頭陀席上珍
第十三迴 揮椎師博浪 毀炮挫哥舒
第十四迴 劍光崇政殿 燭影昭陽宮
第十五迴 縴縴齣鐵手 矯矯舞金蛇
第十六迴 石岡凝冷月 鐵手拂曉風
第十七迴 青衿心上意 彩筆畫中人
第十八迴 硃顔罹寶劍 黑甲入名都
第十九迴 嗟乎興聖主 亦復苦生民
第二十迴 空負安邦誌 遂吟去國行
後記
附錄 袁崇煥評傳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碧血剑》是金庸先生的第二部武侠小说,英文名为《Sword Stained with Royal Blood》。故事背景设定在明朝末年烽烟四起的乱世,末代皇帝崇祯误中满清天聪汗皇太极反间计,听信谗言,冤杀大明蓟辽督师袁崇焕,明朝自坏长城。政治腐败,君主昏庸,奸臣猖獗的明朝已经奄奄一息。...  

評分

就像以后的《天龙八部》里真正的一条大主线是那个神秘的逍遥派一样,金庸早期的《碧血剑》里真正的大主角是从没露面过的金蛇郎君夏雪宜。我记得早年看过一香港草台班子拍此片,里面夏雪宜由一姿色中下,满脸皱纹的中年阿叔饰演,更雷的是不知道为了什么原因,刘海还挑染了一缕...  

評分

倘若要评选一个金庸小说最尴尬男主角,袁承志当之无愧。这种尴尬并不是因为角色,而是因为作者。在后记里,金庸曾坦言:“《碧血剑》的真正主角其实是袁崇焕,其次是金蛇郎君,两个在书中没有正式出场的人物。”——连作者都不肯承认的男主角,其尴尬可想而知。 究其原因,大...  

評分

<<碧血剑>>写于一九五六年. 袁承志事实上是一个彻底的失败者:国亡家破 理想失落 满目疮痍 狼烟四起,仅仅为了一份承诺,牺牲两个人的幸福,陪着自己的若不是自己最爱的人, 一生行遍天涯海角又能如何? 大顺王朝的猎猎义旗在西风残照中已随着变质的理想渐行渐远,父辈...  

評分

平庸之作。 几个毛病很明显:何铁手的情感转折突兀生硬;阿九对袁的感情缺少铺垫;洪胜海的家仇和黄木道人两条线都断掉了,与全文首尾呼应、有始有终的结构不搭;袁承志稀里糊涂就把崇祯放了,崇祯死了没有、如何死的这种主人公十分关心的问题也没有明确交代。 更重要的是,...  

用戶評價

评分

居然通篇沒有提到碧血劍..

评分

作者偷懶。

评分

金庸創作於1956年的第二部小說,應該是我係統讀15部武俠的第7部吧,兩度修改並在1975年附錄瞭一篇篇幅不小的《袁崇煥評傳》。小說開頭便藉渤泥國的烏托邦鏡像來齣離天朝上國的曆史敘事內指視角,曆史的永恒輪迴到瞭崇禎自縊與李自成墮落的截點而顯微瞭一個圓圈,袁承誌目睹滿清的入關與之前多爾袞行刺皇太極的虛構也從另一個他者角度反映瞭曆史的反諷。由此看來,小說結尾退迴菜園的奧德修斯舉動當是應有之義瞭。可以看齣金庸最看重的還是不在場的在場者——袁崇煥與金蛇郎君。人文學術確實要紮根生活世界,金庸評傳之可讀性正在於斯。舉個例子,我們完全不必為黃仁宇的《萬曆十五年》而撟舌,早在清趙翼《廿二史劄記》中就有論述:“論者謂明之亡,不亡於崇禎而亡於萬曆雲。”而人民作用觀的矛盾可見金庸後期思想之辨,這又是另一個問題瞭。

评分

起意讀此書,隻因聽人說過何紅藥是金庸筆下最令他印象深刻的女性角色。可她齣場到大半截心下都深感失望。想金庸筆下同款女子,雖一往情深但始終無怨無悔,不似何紅藥這般怨毒。直至落幕,她見到夏雪宜骸骨,生平苦戀求而不得,便心甘情願的死在一起,且死法按現今流行歌麯的唱詞就是“喝下你藏好的毒”。實在也是個可憐兒之人。

评分

主角可是東莞人--袁崇煥...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