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失败者》问世于上世纪六十年代中期,被誉为加拿大第一部后现代小说,是集诗人、作家、歌手、画家、僧人于一身,有着“摇滚界拜伦”之称的科恩最具挑衅性、最为桀骜不逊的一部作品。
小说以六十年代的蒙特利尔为背景,勾画了一个爱的三角:致力于印第安部落研究的无名学者,其妻伊迪丝——印第安某部落最后一名后裔,以及学者的同性恋人F。这三人由性强迫以及十七世纪一个名叫凯瑟琳•媞卡薇瑟的印第安圣女的传说连结在一起,身处一团纠缠不清的关系当中。小说时而梦呓,时而嚎叫,表达了人们对于秩序的欲望以及对于精神孤独的恐怖。作品怪异夸张,却又妙趣横生;所体现的六十年代之精神,诸如对自由新奇的性爱、革命等探寻式的试验,也就是书中人物所经验的一切,一种超级嬉皮,被寻找精神领袖的一代读者奉为至宝。
这部作品突破了小说的传统形式,为加拿大颇为保守的文学界提供了放浪不羁的可能,是加拿大文坛上最为重要的小说之一。
莱昂纳德·科恩Leonard Cohen
集诗人、作家、歌手、画家、僧人于一身,有“摇滚乐界拜伦”之美誉。
刚刚看到好几个友邻想读《美丽的失败者》,名字看的眼熟,细考果然是老COHEN的这本《Beautiful Loser》。感情是出了新版,才想起多年前年少轻狂不知天高地厚的我也读过这书,看到新版的封面还真不禁感慨当年译林那批不知所谓的胡乱“拿来主义”的电影封面设计,完全意义...
评分刚刚看到好几个友邻想读《美丽的失败者》,名字看的眼熟,细考果然是老COHEN的这本《Beautiful Loser》。感情是出了新版,才想起多年前年少轻狂不知天高地厚的我也读过这书,看到新版的封面还真不禁感慨当年译林那批不知所谓的胡乱“拿来主义”的电影封面设计,完全意义...
评分一直很喜欢科恩,但当翻开大陆的这个译本,首先缺少原作者写给中文版读者信的译文,和译者必要的说明(即使大陆出版一贯的那些套话都没有)。其次,译者干涩的语言,粗暴的陈述着爱与性,加之大字号、大面积留白的版面设计,一度让我对科恩很失望。 直到找来台湾2003年的译本...
评分一本书可以随便拿出一页来,顺着往下看。忘记了是不是关于看这本书的一个说法。 这类书很难说好或者坏,我看它也许因为迷恋科恩这个人,有时候分不清是接受一个作者还是接受一本书,因为接受才会喜欢上。也许动机不纯,所以我不能说这本书是好是坏,只能说自己很喜欢。 不想透...
评分看的是此繁体版本,不知是翻译思维的问题还是我的问题或者是老头的问题?我越看越不明白,不知老头要表达什么? 书越放越靠下面了。。。 给推荐是因为喜欢作者老头。
“噢,读者啊,你们知道一个人在写下这一切么?和你一样的人,渴望拥有英雄的心灵。在南极一般的孤独里一个人写下这些,一个仇恨自己的记忆却记得一切的人,一个曾和你一样骄傲……”一个回忆录式的故事,被生生打散了肢解成碎片化信息,一开始似乎看不出条理凌乱不堪,直到最后几页的后记,读者才完全明白故事里包含的观点。对宗教的极端倾覆,以及明讽暗喻都拿捏得很是火候。这一段话尤其让人感到心凉,却又是作者真实得写照。写作本身就是一项与孤独作伴的苦差事,熬过去就光明迢迢,扛不过就逼上绝路。双刃剑和两败俱伤如同刀口舔血,疼痛难忍却又惊险刺激。这不像一本小说,更像是人物传记或是日记,洋洋洒洒兜头灌溉了太多周边知识点,每一条每一块都可以独立延伸出去。失败,但美丽异常。或许这就是作者想要的生活。无理取闹,又感恩戴德。
评分标注想读标注了五六年,终于入手了。有点失望,不像诗集那么对胃口。关于宗教和性,整整一个时代都走远了,要么就是我实在跟不上。
评分标注想读标注了五六年,终于入手了。有点失望,不像诗集那么对胃口。关于宗教和性,整整一个时代都走远了,要么就是我实在跟不上。
评分石榴姐的话说“这他娘的才够劲嘛” 我可以操一切的美好和肮脏,让它们高潮,嗷嗷大叫。
评分标注想读标注了五六年,终于入手了。有点失望,不像诗集那么对胃口。关于宗教和性,整整一个时代都走远了,要么就是我实在跟不上。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