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電影夜與霧

香港電影夜與霧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浙江大學齣版社
作者:湯禎兆
出品人:
頁數:261
译者:
出版時間:2012-5
價格:32.00元
裝幀:平裝
isbn號碼:9787308096454
叢書系列:
圖書標籤:
  • 電影
  • 香港
  • 湯禎兆
  • 電影研究
  • 電影文化
  • 香港電影
  • 文化
  • HK
  • 香港電影
  • 夜與霧
  • 電影史
  • 文化研究
  • 視覺藝術
  • 社會變遷
  • 影像美學
  • 都市記憶
  • 敘事結構
  • 懷舊情緒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本書抓住香港電影最堅實的落腳點,理清種種來龍去脈,作者綜閤考察香港電影之當下,以過去港産片與現實對照的啓悟,化為今日社會解讀式的影評,深入解讀單片、明星、導演/作者,更綜閤闡述元素、類型、現象/潮流,搭配香港之場景影像,作為對香港電影深化理解與另類閱聽之示範解說,建構香港電影與文化間交相呼應的閱讀生趣。

隻要看看阿湯寫王祖藍現象,給劉德華的一個機會,又追擊《我的機械人女友》再重溫《追擊八月十五》,談《我是一個演員——周星馳的文化解讀》;由《金瓶梅》說及《大內密探零零性性》,《葉問2》天颱上的隱喻,《戲王之王》的師傅教戲;將《月滿軒尼詩》中張學友飾的阿來,視為《旺角卡門》烏蠅和《男人四十》林耀國的深情延續;《前度》感情交替給性格留烙印的婉轉寄意,以及其中情侶吵架的電影學問;擺明請師父重振雄風的《打擂颱》;譽為“安樂椅式懷舊”的《歲月神偷》成為流行文化與香港價值的代言尖兵。

再迴看方育平三部麯為代錶的香港電影新浪潮;葛優身上的男星陰性情意結;通過想像舒淇來討好自己;張國榮陰影價值之所在;麥兜與熊寶弟弟背後的隱喻與潮流意旨;港颱青春片的比照與純愛根源;而彭浩翔之《誌明與春嬌》最懂得捕捉時代氛圍與商業噱頭;許鞍華冷靜影像之背後,《天水圍的日與夜》暗藏兩代之間的溝通密碼,以及《得閑炒飯》張兆輝的幽默能量;王傢衛的賞味期限及其他;解構虛實交錯《奪命金》;由“共感”到“共犯”看《劍雨》到《武俠》;看《東風破》講述屬於東華三院的香港曆史……這些在跟著本書的追尋都能獲得啓示,阿湯真正立足香港本土文化,對香港電影特質及其微妙心理的剖析可謂一針見血,真切到位,此為市麵泛泛而談的同類論著難望及項背的香港電影之最佳讀物!

——————————————————————————————————

在港産片身份日漸模糊,重獲本土觀眾歡心舉步維艱的今日,阿湯依然對香港電影不離不棄,筆耕不輟。其涉獵範圍之廣、評論視野之寬,更非一般港片評論所能望其項背。若要完善建立香港電影的本土論述,我們需要更多的湯禎兆。

—— 香港國際電影節藝術總監 李焯桃

一本具有獨立精神的香港電影通鑒,時而辛辣時而愛惜,在迴顧與展望間,作者對不同年代的電影作品提齣瞭清醒而具個人觸覺的觀點。

—— 香港導演 郭子健

著者簡介

湯禎兆

香港多重戰綫文化人,1990年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中文係。在學期間已經開始寫作,由創作到評論均有嘗試。1991年赴日本留學,1992年底迴港,其後一直從事寫作活動,興趣亦由文學到電影,再擴展至文化研究。主要寫作範圍包括日本文化研究、社會文化觀察、電影解讀、文學創作及評論等,目前為《文匯報》、《知日》及《文景》等報刊專欄作者,亦是香港中文大學新聞及傳播學係的兼任講師。

作品集

個人創作及香港電影研究:《變色》(1991)、雜踏香港(2004)、《全身文化人》(2008)、《香港電影血與骨》(2008)、《香港電影夜與霧》(2010)。

日本文化研究:《感官世界——遊於日本映畫》(1995)、《書叢中的冒險》(1997)、《日劇美味樂園》(1998)、《俗物圖鑒》(1999)、《日劇遊園地》(1999)、《日劇最前綫》(2000)、《亂步東洋——日本文化雜踏記》(2001)、《講演日本映畫》(2003)、《AV現場》(2005)、《整形日本》(2006)、《命名日本》(2007)、《情熱四國》(2008)、《日本映畫驚奇》(2008)、《日本中毒》(2009)、《俗物圖鑒》復刻新版(2010)、《日本變容》(2011)。

圖書目錄

新世紀補完計劃
• 四人青春行
• 兵賊難分的青春
• 明星夢裏人
• 離島青春
• 運動不來的青春
• 譚門青春
• 方育平如何走過新浪潮
• 許鞍華電視電影論之一──抗拒統一風格的追求
• 許鞍華電視電影論之二──冷靜的影像格調
• 消失瞭的劉鎮偉
• 阮世生的修補缺憾情意結
• 桂治洪的09接受曆程
• 桂治洪的泄忿曆程
• 在「後我的機械人女友」時代重省《追撃八月十五》
• 韋傢輝的自殺裝置劄記
烏托邦在何方
• 兩代之間的溝通密碼
• 「齣師未捷好迴鄉」的逆嚮想象
• 《麥兜響當當》為何要有熊寶弟弟?
• 《神探》中的杜韋光芒
• 誰虧待瞭劉鎮偉?
• 王傢衛的賞味限期及其他
• 由《十月圍城》到《錦衣衛》
• 如何在港産武打動作片的脈絡中看《葉問2》
• 共犯江湖的思考──由《劍雨》到《武俠》
• 關於《歲月神偷》,還可以說甚麼?
• 《人間喜劇》香港味的復雜性
• 我們從葛優身上看到甚麼?
• 想象舒淇,討好自己
• 《奪命金》的虛實交錯結構
雲霄現場
• 07港産賀歲片的迴顧
• 香港電影09年迴顧思考
• 香港電影的純愛根源
• 電視演技vs電影演技
• 喜劇模式的反思
• 由《海角七號》引申的港颱對照
• 想一想電影奬
• 由專業性的迷思想起類型窄化
• 時代活力重臨
• 尋找在非黃金檔期入場看港産片的理由
• 情侶吵架的電影學問
• 紀錄片在香港
• 香港精神觀下的金像奬年代
給他們一個機會
• 原地踏步的《金瓶梅》
• 詹瑞文的名師假象
• 《烈日當空》需要文雋
• 《音樂人生》的香港悲情
• 《前度》的前身
• 擂颱的異代打法
• 喚醒沉睡之靈魂──郭子健芻議
• 由薛凱琪到張學友
• 以柔製剛的魔法
• 《囡囡》的其他可能
• 騎劫風不可長
• 《墨綠嫣紅》的冷然凝視
• 如何理解「視覺過剩」?──以黃精甫為案例分析
• Cult Film的前世今生──由《維多利亞1號》或《復仇者之死》談起「純真Cult」與「故意Cult」
• 《一國雙城》的擦邊球美學
書中自有光影夢
• 給劉德華一個機會
• 危險經已在前麵
• 成龍的復製術
• 《我是一個演員》的曖昧
• 明星書寫第一人
• 徐剋的節奏
• 動作片無疆界
• 張國榮的陰影價值
• 由《銀幕暴力》看《黑社會》
• 假麵的告白——王晶《少年王晶闖江湖》
後記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香港电影的文化生产在新世纪第一个十年,可谓乍暖还寒,被拍滥及谈滥的合拍模式,昙花一现的新生代浪潮力量,《桃姐》、《夺命金》、《天水围的日与夜》及其所承载的高出所应负担期许的价值坐标,所以这一切,都令得香港电影批量类型片维持工业进而文化良性循环的面目在今日变...  

評分

导演和影评人的若即若离(原文载于书中序章) 导演之所以是导演,其原因在于他们拥有看事物的一种角度,而一种角度难免主观,盲点亦同时存在。再者,人的精神和时间极为有限,一个导演要成功以声画传达内心感受,其实经已心力交瘁,加上「亲生骨肉永远是最好」的心态,要求导...  

評分

尽管豆瓣只有颇为尴尬的7.1分,并且看过此书的人也很少,但不得不说,《香港电影夜与雾》是我相当喜欢的一本关于影视评论的书籍。 首先来讲,毕竟从小是看香港电影长大的,受港片的熏陶还是较为深刻的,一直以来对香港电影的影评还是甚感兴趣。其次,作者汤祯兆作为土生土长的...  

評分

导演和影评人的若即若离(原文载于书中序章) 导演之所以是导演,其原因在于他们拥有看事物的一种角度,而一种角度难免主观,盲点亦同时存在。再者,人的精神和时间极为有限,一个导演要成功以声画传达内心感受,其实经已心力交瘁,加上「亲生骨肉永远是最好」的心态,要求导...  

評分

尽管豆瓣只有颇为尴尬的7.1分,并且看过此书的人也很少,但不得不说,《香港电影夜与雾》是我相当喜欢的一本关于影视评论的书籍。 首先来讲,毕竟从小是看香港电影长大的,受港片的熏陶还是较为深刻的,一直以来对香港电影的影评还是甚感兴趣。其次,作者汤祯兆作为土生土长的...  

用戶評價

评分

雖然有部分看不懂,但是還能學到些東西,難能可貴。

评分

將意識形態批評用到流行文化批評上,獨立,大開眼界。但行文著實晦澀,港大中文係的纔子用詞還真是奇異,有“文言+港語+英語”之感,什麼時候我也寫個《從湯禎兆的行文看香港精英文化》~哈哈

评分

還是覺得他之前那本《香港電影血與骨》比較有誠意。

评分

內地齣版的香港電影相關書籍太少瞭,居然要藉評論來梳曆史。

评分

影評閤集的缺點就是對那些那些沒看過相關的毫無興趣,但從一個香港人的視角來看待這些電影還是有趣的:並不喜歡他對歲月神偷太過苛責,但也為月滿軒尼詩、天水圍的日與夜等備受肯定而欣慰,以及很認可對維多利亞一號、張學友角色的評定。從“香港電影”的原點齣發,開放與堅持的尺度剛剛好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