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勋, 祖籍福建长乐,1947年生于西安,成长于台湾。台湾“中国文化大学”史学系、艺术研究所毕业,后负笈法国巴黎大学艺术研究所。
1976年返台后,曾任《雄狮美术》月刊主编,并先后执教于“中国文化大学”、天主教辅仁大学、台湾大学、淡江大学,任东海大学美术系系主任。
现任《联合文学》社长。著有诗作、小说、散文、艺术评论等数十种,近年来更以理性感性兼具、深入浅出的“美学”阐述风靡海峡两岸,作品有《孤独六讲》、《生活十讲》、《天地有大美》、《汉字书法之美》、《新编传说》、《黄公望富春山居图卷》、《此生 :肉身觉醒》等。
蔣勳 孤獨而青春的流浪筆記
踏進心靈原鄉的美感對話
這本書闔起來,就可以揹起背包,準備出發了。
你,當然就是書中的「少年」。
為一個奇特沒有聽過的地名出發吧,揹起背包,隨意坐車,搖晃去一個沒有去過的地方。
台灣的少年,應該可以這樣在島嶼上四處流浪,習慣在孤獨裡跟自己對話吧。
你有多久沒有一個人走出去,體驗這塊土地上最厚實的情感?
蔣勳說:「我不為什麼,寫了《少年台灣》,那些長久生活在土地裡人的記憶,那些聲音、氣味、形狀、色彩、光影,這麼真實,這麼具體,我因此相信,也知道,島嶼天長地久,沒有人可以使我沮喪或失落。」
不論世界如何忙碌轉動,你都能以緩慢平靜的節奏閱讀這本書,看見台灣各角落每個人獨特的故事,淚水、感動將取代沮喪、失落;不管歷經多少人生低潮,只要像個少年一樣揹起背包在島嶼上浪蕩遊走,在孤獨裡和自己對話,你的生命永遠都可以重新出發……
台湾作家蒋勋的新书《少年台湾》,为读者带来了全新的阅读视角,这就是一个迁居台湾的大陆学人对这一岛屿上人文生态的观察。蒋勋,在少年的回忆和回忆少年的篇章里,以饱含土的腥味和海的喧哗的风景,以躁动的青春和灵性飞舞的文笔,刻录了台湾的地理美学。 就全书而言,2000年...
评分如果没有时间压力,也许我会从头看一遍侯孝贤和朱天文再来写这篇文; 如果是我来编这本书,也许我会调整顺序,把它前后的顺序整个颠倒过来,从二零零八年到一九九九年。 这样或者他会更近一点,或者它会更易读一点。 蒋勋这两年在大陆引发了一波美学阅读热潮,我曾经开玩笑地...
评分这是一本断断续续、随身携带了两月有余的书。第一次见到它,应该是在某个一闪而过的地方。那个时候,更多的是记住了蒋勋先生的名字,而不是书名。第二次,则是因为向一个学生推荐了这本书,之后便记住了它。 所以。当自己打算在图书角借书看时,便一眼相中了它。或者说,在冥...
评分《少年台湾》一场纯净的“旅行”,在阅读时带来着台湾小岛的美好。“少年”两个字,也许有着多重的意味,不仅指人的年少,也指少年时美好纯朴的台湾,在笔者儿时的记忆中的台湾是那么安静而美丽。 作者蒋勋,台湾作家、画家、诗人等,代表作《蒋勋说红楼梦》、《蒋勋艺术美学系...
评分如果没有时间压力,也许我会从头看一遍侯孝贤和朱天文再来写这篇文; 如果是我来编这本书,也许我会调整顺序,把它前后的顺序整个颠倒过来,从二零零八年到一九九九年。 这样或者他会更近一点,或者它会更易读一点。 蒋勋这两年在大陆引发了一波美学阅读热潮,我曾经开玩笑地...
我现在也是去过少年九份的人了。下次一定要去龙坑
评分不说啥了。。。试读一章就足够了,老爷子自个儿很沉醉么。。
评分如果知道题目中少年二子不是讲书中人物年龄的心情,而是作者一种流浪于台湾的少年心情,则更容易接受这本书的内容。前一部分有不少散文,如果没有经过这些地方,是很难被作者的文章勾连起共同的心境。中间开始一些朋友的故事、作者本人的故事反而有了不少当地特色的民风民俗,读起来趣味性增加不少, 但是呢讲到少年必提到发育,这部分的内容似乎在不同故事里经常重复,可能读副刊的时候不会觉得又冗余感,但结集成书之后就容易发现了。最最喜欢的是临结尾部分的《少年南竿》的战地故事
评分是本不大好和別人分享的書,即使是要奔赴那些地名兒也覺得要一個人。集集不適合做首章,或者說哪一篇都不適合開篇,必須讀進去兩三篇才能體會裡面可貴的人情、味道。個人更偏愛2000年前的文字,是少年心裡的台灣,2007以後就偏向台灣理解下的少年了。
评分优雅的文字勾勒出台湾那些小小地方的踏实生活和人身体里最初的记忆,读罢,闭上眼睛,便能看到一副副诗情画意:骑脚踏车的警察,随风摇曳的荷花,隐匿在某处低吠的黄狗,还有坐在茶坊中看晚照如血的客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