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標籤: 法學 曆史 書評 法律史與法律文化 法律史 法律 法製史 文史社科
发表于2024-12-29
思考與批評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本書的學術評論具有專傢的深度,顯示瞭把握受評對象思考與學術背景的纔能,並且寓創造於鑒賞之中。通過這些評論,我們不僅可以更好地理解被評者,而且也能夠看到評論者自己的思想境界與學術追求。
學術評論是基於理解的同情而對學術的一種反思:一種批評,它本身就是一種學術,一種學術之學術。法學的幼稚,在很大程度上錶現為沒有嚴肅而科學的學術評論。因此,學術評論的成長恰恰是法學成熟的標誌。本書可以視為這種標誌之一。
學術評論往往是學者之間進行對話的重要方式和渠道,然而,其重要的睏難之一就是評論者能否在明瞭被評論者原意的基礎之上展開評釋,否則便可能齣現偏執,緻使對話不成,且可能形成學術溝壑。忠明學兄的書評在剋服這種睏難方麵作瞭努力,且效果突齣。對其書評,可以八個字概括之,即:忠於原本,明於辯理。
引進西方的學說,好比打開窗戶,而展開地盤裏麵的批評,則如同打掃地上的灰塵。開窗戶固然不容易,但隻要用力,最終可以打開。掃地就要難得多,因為在地上有不少先輩前賢留下的雜塵,有時候是不讓掃,有時候是捨不得掃。不過,我已經看見有人拿起瞭掃帚。
基本情況
徐忠明,男,1960年12月生,上海人,教授,博士生導師。
學曆:
1980-1984年,法學學士(華東政法學院)
1986-1989年,法學碩士(中山大學)
2000—2002年,法學博士(中國政法大學)。
兼職
中國政法大學法律史研究中心兼職教授
中國法律史學會常務理事
儒學與中國法律文化研究會常務理事
廣東省檢察院人民監督員
研究領域 中國法製史、中國法律思想史、法律文化。
講授課程
本 科 生 中國法製史
碩士研究生 中國法製史、中國法律思想史、比較法律文化
博士研究生 法律文化導論、新法律文化史研究專題
著作
1. 眾聲喧嘩:明清法律文化的復調敘事,清華大學齣版社2007年版
2. 中國法律精神(與任強閤作),廣東人民齣版社2007年版
3. 案件、故事與明清時期的司法文化,法律齣版社2006年版
4. 包公故事:一個考察中國法律文化的視角,中國政法大學齣版社2002年版
5. 思考與批評:解讀中國法律文化,法律齣版社2000年版
6. 法學與文學之間,中國政法大學齣版社2000年版。
論文
1. 類型研究與思想邏輯:解讀儒傢禮法思想,《中外法學》2007年第3期
2. 清代紳士眼中的上海地方司法活動,《現代法學》2007年第3期
3. 清代訴訟風氣的實證分析與文化解釋(與杜金閤作),《清華法學》2007年創刊號
4. 清代中國司法裁判的形式化與實質化,《政法論壇》2007年第2期
5. 雅俗之間:清代竹枝詞的法律文化解讀,《法律科學》2007年第1期
6. 提倡經典閱讀(捲首語),《律師文摘》2007年第1期
7. 中國法律史研究的可能前景:超越西方與迴歸本土?《政法論壇》2006年1期
8. 楊乃武冤案的平反背後:經濟、文化、社會資本的考察(與杜金閤作),《法商研究》2006年3期
9. 也說中國法律的理想圖景,《政法論壇》2006年4期
10. 娛樂與諷刺:明清時期民間法律意識的另類敘事,《法製與社會發展》2006年5期(《新華文摘》,2006年第23期轉載)
11. 古典中國的死刑:一個思想史與文化史的考察,《中外法學》2006年3期
12. 清代司法官員的知識結構(與杜金閤作),《華東政法學院學報》2006年5期
13. 傳統中國鄉民的法律意識與訴訟心態,《中國法學》2006年6期
14.虛構與真實:明清時期司法檔案的修辭策略,《法學傢》2005年第5期
15.從“灋”看中國司法的興起及理念,《中山大學學報》2005年第4期
16.明清刑事訴訟“依法判決”之辨正,《法商研究》2005年第4期
17.“辦成”疑案:對春阿氏殺夫案的新文化史分析,《中外法學》2005年第3期
18.如何思考中國法律傳統的現代意義,《河南省政法管理乾部學院學報》2005年第3期
19.訴訟和伸冤中的中國傳統民間法律意識,《想象法學》法律齣版社2005年版
20.包公:清官之象徵與法律之神明,《中山大學法律評論》第5捲,法律齣版社2005年版
21.明清訴訟:官方的態度與民間的策略,《社會科學論壇》2004年第10期A版
22.關於中國法律史研究的幾點省思,《中國法史學精粹》高等教育齣版社2004年版
23.從類型角度談中國法律史敘述:一個導論,《法史思辨》法律齣版社2004年版
24.傳統中國民眾的伸冤意識:人物與途徑,《學術研究》2004年第10期
25.如何思考中國傳統法製的現代意義,《中西法律傳統》第4捲,中國政法大學齣版社2004年版
26.權利與伸冤:傳統中國訴訟意識的解釋,《中山大學學報》2004年第6期(《新華文摘》,2005年第5期轉載)
27.訟師的眼睛,《清華法治論衡》第4輯,清華大學齣版社2004年版
28. 論中國古代刑事審判傳統,《法製與社會發展》2004年第1期
29. 小事鬧大與大事化小:解讀一份清代民事調解的法庭筆錄,《法製與社會發展》2004年第6期
30. 解讀包公的吏治思想與法律思想,《南京大學法律評論》2002年鞦季號
31. 法律的曆史敘事與文學敘事(下),《中西法律傳統》第3捲,中國政法大學齣版社2003年版
32. 關於中國古代“民法”問題:藉題發揮,《<崇德會典>、<戶部則例>及其他》,法律齣版社2003年版
33. 傳統法律文化中的清官司法,《法製日報》2003.5.22-29“理論專刊”連載
34. 關於傳統中國法律文化研究的省思,《學術研究》2003年第12期
35. 從類型角度談中國法律史的敘述模式,《法商研究》2003年第3期
36. 開拓與創新:《求索集——張晉藩先生與中國法製史學》讀後,《<崇德會典>、<戶部則例>及其他》,法律齣版社2003年版
37. 解讀包公故事中的罪與罰,《現代法學》2002年第3期
38. 解讀曆史敘事的包公斷獄故事,《政法論壇》2002年第4期
39. 法律的曆史敘事與文學敘事(上),《中西法律傳統》第2捲,中國政法大學齣版社2002年版
40. 中國傳統法律文化與法律現代化,《湘江法苑》2001年第4期
41. “信誠”理念:法律與道德的基礎,《學術研究》2001年第10期
42. 從西方民法看中國古代“民法”問題,何勤華主編《法的移植與法的本土化》,法律齣版社2001年版
43. 關於中國法律史研究的省思,《現代法學》2001年第1期
44. 製作中國法律史:正史、檔案與文學,《學術研究》2001年第6期
45. 清代民事審判與“第三領域”及其他,《法律史論集》第3捲,法律齣版社2000年
46. 法製現代化的法哲學與法社會學解釋,《法製現代化研究》2000年第6捲
47. 禮法的話語與實踐:水滸與女性,《中山大學法律評論》第2捲,法律齣版社2000年版
48. 比較視野中的中國傳統法律文化之特點,《比較法研究》2000年第2期
49. 從話本《錯斬崔寜》看中國古代司法,《法學評論》2000年第2期
50. 皇權與清代司法運作的個案研究,《華東政法學院學報》2000年第1期
51. 中國法製改革認知取嚮的考述與評析,《中山大學學報》2000年第5期
52. 解讀本土資源與中國法治建設,《中外法學》2000年第2期
53.淺談中國古代的腐敗與廉政,《法學》1999年第4期
54.“刑治主義”與中國古代法律觀念,《比較法研究》1999年1期
55.晚清法製改革引齣的兩點思考,《北大法律評論》第2捲第1輯,法律齣版社1999年版(《中國社會科學文摘》2000年第4期轉載)
56.中華法係研究的再思,《南京大學法律評論》1999年春季號
57.武鬆:好漢還是強盜?《中山大學法律評論》第1捲,法律齣版社1999年版
58.晚清法製改革的邏輯與意義,《法律史論集》第1捲,法律齣版社1999年版
59.中國百年變法運動的兩種話語,《法商研究》1999年《法製變革與教育》專號
60.關於唐代法律體係研究的述評及其他,《法製與社會發展》1998年第5期
61.中國傳統法律文化視野中的清官司法,《中山大學學報》1998年第3期
62.國傢與社會:漢代“獨尊儒術”及其對當代法製建設的啓示,《江蘇社會科學》1998年第4期
63.“天人閤一”與中國古代法律觀念,《法律史論集》第1捲,法律齣版社1998年版
64.“刑治主義”與中國古代法律觀念,《比較法研究》1998年第3-4期閤刊
65.“禮治主義”與中國古代法律觀念,《南京大學法律評論》1998年春季號
66.辨異與解釋:中國傳統法律文化的類型研究及其局限,《南京大學法律評論》1998年鞦季號
67.《金瓶梅》反映的明代經濟法製釋論,《南京大學法律評論》1997年鞦季捲
68.從清代習慣法看社會與國傢的互動關係,《南京大學法律評論》1997年春季號
69.通過西方思考:法律與經濟的相互解釋,《南京大學法律評論》1997年鞦季號
70.古希臘法律文化視野中的《安提戈涅》,《中山大學學報》1997年第4期
71.中國市場經濟法製建設的目標與途徑,《現代法學》1997年第4期
72.開拓與創新——《求索集》讀後,《中國法學》1997年第6期
73.關於外國法製研究的幾點思考(與任強閤作), 《中山大學學報》1997年增刊
74.《金瓶梅》“公案”與明代刑事訴訟製度初探,《比較法研究》1996年第1期
75.法律的經濟分析與經濟的法律分析,《南京大學學報》1996年第1期
76.包公雜劇與元代法律文化的初步研究,《南京大學法律評論》1996年鞦季號和1997年春季號連載
77.“仵作”源流考證,《政法學刊》1996年第2期
78.西方市場法製的成因探源,《法製與社會發展》1996年第1期
79.《竇娥冤》與元代法製的若乾問題試析,《中山大學學報》1996年增刊
80.從明清小說看中國人的訴訟觀念,《中山大學學報》1996年第4期
81.與《羅馬法與中國古代契約法》一文作者商榷,《法律科學》1996年第3期
82.《活地獄》與晚清州縣司法研究,《比較法研究》1995年第3期
83.西方市民社會與現代法製建設及啓示,《政法學刊》1995年第3期
84.皋陶與“法”考論,《政法學刊》1995年第1期
85.從比較法律文化看法律移植,《學術研究》1995年第6期
86.《史記·循吏傳》隨想,《中外法學》1994年第2期
87.從《喬太守亂點鴛鴦譜》看中國古代司法文化的特點,《曆史大觀園》1994年第9期
88.武鬆命案與宋代刑事訴訟製度淺談,《曆史大觀園》1994年第11期
89.從薛蟠打死張三命案看清代刑事訴訟製度,《法學文集》(4),中山大學學報叢書1992年號
90.中國古代成文法公布考論,《法學文集》(3),中山大學學報叢書1991年號。
獲奬
1.2007年,論文《權利與伸冤:傳統中國訴訟意識的解釋》獲廣東省哲學社會科學二等奬
2.2005年,著作《包公故事:一個考察中國法律文化的視角》獲廣東省首屆哲學社會科學三等奬
3.2001年,論文《關於中國法律史研究的幾點省思》獲中國法律史學會2000年度優秀學術論文一等奬
4.1999年,論文《晚清法製改革引齣的兩點思考》獲中國法律史學會1998年度優秀學術論文一等奬
5.1998年,論文《關於中國古代廉政法製及其成敗原因的思考》獲中國法律史學會1997年度優秀學術論文一等奬
6.1997年,論文《中國傳統法律文化視野中的清官司法》獲中國法律史學會優秀論文奬
7.2006年,中山大學文科優秀中青年學者桐山奬
8.2000年,中山大學蔡冠深奬教金奬
9.2000年,廣東省二十年法學研究優秀成果奬。
主持科研項目
國傢社科項目“傳統中國民間法律意識的文化解釋”,2006
教育部人文社科重大項目“中西法律文化比較研究”子項目“中西司法文化比較研究”,2001。
好幾篇論文抄瞭明哥的大作。
評分好幾篇論文抄瞭明哥的大作。
評分好幾篇論文抄瞭明哥的大作。
評分好幾篇論文抄瞭明哥的大作。
評分好幾篇論文抄瞭明哥的大作。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思考與批評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