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動的文明

流動的文明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中國社會齣版社
作者:紹六
出品人:
頁數:348
译者:
出版時間:1997-12
價格:16.50元
裝幀:精裝
isbn號碼:9787800889806
叢書系列:
圖書標籤:
  • 文化
  • 曆史
  • 社會
  • 旅行
  • 遊記
  • 文明
  • 流動性
  • 觀察
  • 思考
  • 散文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著者簡介

作者簡介

紹六,本名李紹六,1939年生,武

漢市人,中國作傢協會會員,武漢市

文學創作所副所長,國傢一級作傢。

早年從事美術工作。“文革”中因遭

受迫害而入獄5年平反後,任某廠負

責人。1979年開始從事文學創作,已

發錶作品愈500萬字,齣版《獄霸》

等長篇小說及中、短篇小說集5部,

電視連續劇《漩流》等多部,多次獲

奬。

紹六近年來以超越文學視角的獨

特目光關注人、生命和世界,對文學

與社會科學、自然科學的多學科相互

滲透興趣濃厚,潛心積纍,決心創造

齣一種新的作品樣式 嚴肅性與可

讀性、文學性與科普性、信息性與創

見性相結閤的大文化跨學科作品。

本從書就是這種探求的嘗試。

圖書目錄

目錄
開篇
第一章 古河之源
1 寜強夜聞羌笛聲
陝西省寜強縣夜間的笛聲,顯齣吹笛人的平靜心
態,透齣古遠的氣息 使人記起“羌笛何須怨楊
柳”的詩句。
2 坦蕩韆古玉帶河
在漢水的玉帶河源頭,玉珠泉沿著山壁飛奔而下,
形成一迭飛瀑,落入雲漢潭。潭旁是傲立蒼穹的天
柱峰。這裏應當是漢水的真正源頭
3 五丁關的傳說和長江西流的聯想
早期長江曾有過西流的曆史。後來由於印度大陸闆
塊的北移,與亞歐大陸闆塊相擠壓,形成原始青藏
高原,長江西流的通道被阻,終於形成瞭今日大江
東去的態勢,其水勢超過源自�塚山和玉帶河的漢
水,因而“奪襲”成為主流。地質和考古學界有一
種說法,認為漢水形成於地球早期的造山運動之
始,早於長江、黃河七億年。
4 禹王宮・禹王古桂
漢水源頭的禹王宮和禹王古桂是唐代興建和種植
的,禹王官已廢,但禹王古桂卻至今冠如華蓋 成
為曆史生命力的象徵。
5 潺�漢王溝
通往源頭的漢王溝,是一條蜿蜒的溪流,這裏有遠
山的寜靜,亙古的荒涼 但農作物和遠炊卻又錶明
是人間的樂園。
6 “�塚導漾”漢水源
漢水源於史不絕書的石牛洞!
7 石牛蝌蚪文
塞在洞口的那一塊巨石,活脫脫就像一頭鑽進山洞
的石牛。傳說由大禹親手在牛臀部書寫並鎸刻的八
個蝌蚪文字,幾韆年來 任何專傢學者都沒有認齣
或破譯齣來。
第二章 龍興天漢
1 陷鍾與漢中
順著漢水源頭的寜強縣東行,會發現陝南有與平日
印象中的陝西省完全不同的另一番景色,這裏山美
水美 樹美林美,一派南國景色
2 漢水・漢中・漢朝・漢族
中國曆史上的西漢因漢中而得名,漢中因漢水而得
名,漢民族之所以稱之為“漢”皆因這條瀟灑飄
逸和浪漫雄奇的漢水!
3 世界“第一語言”和中華民族大文化
漢民族自成體係的方塊象形漢字,保存瞭漢族人民
豐富的文化遺産,對於祖國的統一發揮瞭重要作
用。漢民族的中醫藥、中國畫、中國武術、中國京
劇等人類文明成果博大精深,燦爛輝煌,溶閤並吸
收大量其他民族的文化,成為包括中華兒女在海外
開拓奮鬥的移民文化在內的中華民族大文化!
4 “夏禹發之”褒斜道
棧道的修建,其發端可能在於軍事徵伐的需要。棧
道技術,可能源於民間的攀崖小路和采藥的秘密通
道,源於古人搭架尋蹤的奇險足跡。到瞭秦代,已
成為相當規模的交通工程 即所謂“棧道韆裏,通
於蜀漢”。
5 石門隧道的沉溺
褒斜道上最激動人心的是石門穿山隧道和石門摩
崖。然而,石門在修建水庫時沉入水底 這應引起
我們的反思
6 “石門十三品 ――不幸中的萬幸
在琳琅滿目 異彩紛呈的摩崖中,最享盛名的為
“石門十三品”,它是中國乃至世界摩崖之極品,書
法藝術之楷模!它曆經磨難 現安置於漢中市博物

7 荔枝子午道
從某種意義上說,打通秦嶺是中華南北勾連和形成
大一統天下的前提。子午道正是輔佐褒斜道打通秦
嶺的古棧道之一,其曆史地位關乎中華民族的團結
統一。唐明皇為使楊貴妃吃到新鮮荔枝,不惜人力
和馬力,從四川省的涪陵日夜兼程 沿著子午道
將新鮮荔枝運到長安
第三章 水患憂思
1 “抱甕丈人”的哲學
産生於安康地區的“抱甕丈人”,成為我們民族的
一麵鏡子。今天,人們又從“抱甕丈人”身上看到
瞭原始古樸,看到瞭哲學思辯 看到瞭環境意識
進而看到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
2 溫柔與暴虐
年代越近,漢水流域發生旱災的次數越多,水災的
頻率越高。對於這條生命之河,由於對其規律的難
以掌握,其愛其怕其恨 皆達極至
3 人・水・大自然
曆史的和現實的破壞,盲目的和善意的舉措,直接
和間接影響水的一切行為 導緻許多重要文明的消
失。
4 僅僅依賴長堤?
人類必須尋找與大自然和諧相處的新方式 這方式
是在生態平衡前提下實施的綜閤方式。
5 郢路參差防浪林
漢江沿岸的民眾,總結瞭曆史的經驗,於1955年
開始推行“一江兩堤四條林”的生態措施,大力營
造以柳樹為主的防浪林 如今已蔚為壯觀。
第四章 巨庫光影
1 調適利用的典範
丹江口水庫的最大蓄水量為190億立方米,以十億
人計算,相當於全國每個人在這裏存放賴以生存的
最潔淨的優質水20立方米。僅憑這一點,漢水對
中華民族的貢獻就達到其他水域難以比肩的程度
2 遷徙二十八載的龜馱碑
兩座曆史悠久、價值頗高的龜馱碑為修水庫而遷到
新址,竟用瞭28年時間!這不是運載能力的問題,
而是文化的命運,文明的命運。人類如何看待文化
與文明 也許是比建設水庫更加重要的問題
3 韆韆心結
這裏的布衣平民,不時停下腳步 嚮庫水的某一個
方嚮凝神癡望,也許,那裏,在水下的某個地方,
有他的故土、田園和禾稼,還有他的往事 戀情、
歡樂和辛酸
4 “轉移價值”論
當人們注目江漢平原經濟飛速發展的時候,有誰想
到其中包含有鄖陽地區淹沒水底的幾十萬畝良田、
幾十萬畝山林的轉移價值呢?由丹江口水庫的補償
性移民到三峽工程的開發性移民 是經驗的總結
第五章 裝上車輪的新城
1 從移民說起
一幅曆史的長捲,從曆史到現實,從繩捆索綁到自
由流動,從辛酸苦澀到輝煌燦爛……
2 齣山
十堰人雖然醒得遲,但卻起得早 如同汽車越過泥
濘和沼澤,衝上高速公路!
3 不會成為美式西部廢都
二汽早已不是一個城市性的、地區性的企業,它屬
於全國乃至全世界。十堰市在二汽走齣深山的同
時 獲得自身的同步發展。
第六章 人類文明的曙光
1 從黃河流域到長江流域
我們一直認為黃河流域文明發祥的五韆年,是中華
文明的發源和發展;可考古新發現證實 長江文明
發祥有六韆年,甚至七韆年或八韆年,這至少證明
瞭華夏大地上的文明,比我們過去認識的要古老。
當然也要看到,中華文明和人類文明的發源 可能
是一個難以作齣最終結論的問題。人類的曆史,人
類的文明史,也許從一開始就是多元的;華夏文明
之源,也可能是多元的,或者可以肯定地說是多元
的。
2 恐龍蛋的證明
最早期的人類,隻能在最適於生物生長的地方生存
和發展。恐龍生存和發展得最壯觀的地方可能就是
這種地方。這地方就在現今的中國河南省的西峽縣
和湖北省的鄖縣,在漢水流域。
3 鄖陽猿人――對非洲夏娃故事的挑戰
湖北省鄖縣青麯鎮的麯遠河口漢江北岸的階地上,
齣土瞭兩具比較完整的猿人顱骨化石。這些化石新
材料錶明:亞洲可能是人類的誕生地!長江流域
漢水流域可能是人類的誕生地!
4 最古老的死亡觀――祭死和洞葬
這裏的先民到瞭六十歲,主動到洞中等待死亡。祭
死窯的這類死亡方式是否含有某種屬於生物的最古
老的遺傳密碼的存留和再現?這種死亡方式摺射齣
人類最古老的文化
第七章 三代下一人
1 古隆中和臥龍崗
諸葛亮隱居躬耕之地究竟是襄陽還是南陽?但可以
肯定的說,是在漢水流域
2 夜半妖星照渭濱
諸葛亮作為一個典型,對於探究中國知識分子,對
於窺視中華民族的民族性中特有的一方麵 具有無
可比擬的研究價值
第八章 襄陽和南陽
1 多寶佛塔的啓示
看看多寶佛塔就會領略到 中華民族有與外界交往
的曆史和勇氣
2 文藝傢的搖籃
襄樊的文化可謂唱齣瞭中華民族文化開宗之聲!
3 “寜鳴而死”範仲淹
範仲淹並沒看到嶽陽樓 卻激情滿懷 藉題發揮
揮毫急就瞭《嶽陽樓記》
4 工理農商之都
南陽的曆史特色是“理”字為重
5 古城新輝
今日之襄陽和南陽 都有其突飛猛進的成就 亦各
具風采特色
第九章 武當玄嶽
1 金頂攬勝
武當山的建築群,具有濃厚的道教宗教氛圍,透齣
懾人心脾的道骨仙風,堪稱世界宗教建築史上的一
大奇跡。1994年12月,聯閤國世界文化自然遺産
保護締約國全會將武當山古建築群列入世界文化遺
産名錄。
2 道傢・道教
東漢末年,張陵在漢中首創“五鬥米道”,即天師
道,後由他的後代張衡、張魯,共三代人完成瞭道
教的創立。宗教需要哲學的支撐 所以道教便將道
傢的思想移植過來。
第十章 神秘寶地神農架
1 炎帝故址行
在封江口水庫灌區內 有炎帝神農氏的故址烈山
今稱厲山。
2 漫話神農架
在華夏大地,最神奇、最能撩撥人類好奇心的地
方,關於自然、地理、天文、物産、曆史和人文的
秘密最多的地方 人們似乎談論得不少但實際瞭解
得最不夠的地方 是漢水流域的神農架!
3 野人之鄉談野人
關於野人的傳說,我國古代文獻多有記載。曆時三
韆餘年的野人之謎存在於全世界。中國的“野考”
工作者充滿信心,相信野人之謎最終是會破解的
而且斷言會在神農架破解。
4 從白化、紅化等難解之謎到遠古人類舊石器遺址
在神奇的神農架,動物的白化現象是獨有的。神農
架還發現瞭紅色動物。專傢認為,紅色動物比白色
動物具有更大的科學價值和認識價值。神農架的奇
洞異穴,比比皆是。神農架還是一個蛇的王國。在
一個小山洞內齣土瞭劍齒象、古犀牛、大熊貓等大
批古脊椎動物化石上韆件,還有三十餘件遠古人類
打製的生産工具――舊石器!這是一個意義重大的
考古新發現,此洞被定名為“華中屋脊神農架遠古
人類舊石器遺址”。
5 古鹽道――又一條“絲綢之路”?
這是一條隱沒於莽莽荒原和崇山峻嶺之中的小道。
它神奇而不可思議地穿越整個廣袤的神農架,從漢
水直抵長江,進入四川、雲南,通嚮遙遠的地方!
它既然將漢水和長江連接起來,當然也將關中和我
國西南的外域溝通瞭。那麼 能否稱這條小路為第
二條“絲綢之路”呢?
6 薛剛寨
神農架的大九湖草原竟與曆史上的薛剛反唐的故事
緊密相連,這裏處處都留下這段在中國傢喻戶曉的
故事的遺跡
7 《黑暗傳》―― 漢民族的史詩?
黑格爾不無遺憾地說過:“中國人沒有自己的史
詩。”但在神農架發現的長篇神話敘事詩《黑暗
傳》,有可能就是漢民族的史詩。其中有許多關於
地球起源的大膽想象,為中外古籍中從未有過。
8 假若漢民族確無史詩
漢民族如果果真沒有遠古的史詩,那就意味著漢民
族比已形成定論的一般看法更為古老 其曆史更為
悠久!
9 《太陽經》和《太陰經》
華夏先民在頂禮太陽的同時,也以同樣虔誠之心頂
禮月亮,從而體現瞭難能可貴的、樸素的兩點論,
這似乎是中國哲學、東方哲學中最根本的陰陽、正
反、上下、乾坤、圓缺、陰晴的起點 是對世界宇
宙的一種認識論的發端。從《太陽經》、《太陰經》
等漢民族文化發現中,還可以領悟齣為何在我國難
以形成占統治地位的宗教的原因。
第十一章 楚風浩蕩
1 篳路藍縷,以啓山林
古代中國文明具有同一的多元特徵 主要分支為信
奉龍圖騰的夏族和信奉鳳圖騰的夷族,北南呼應。
勾連北南的就是漢水,因而漢水流域具有龍鳳圖騰
的混閤特徵。其文化發展的典型代錶之一即為楚文
化。楚文化的精神就是“篳路藍縷,以啓山林”。
這既是一種處境,也是一種精神。篳路藍縷以啓山
林的精神融匯於漢民族 最終成為中華民族精神的
重要組成部分。
2 楚國迅速強盛的奧秘
楚人有以民族利益為重為上、至重至上的心理,有
對待先進事物不抱偏見、趨之不及、求之不得的健
康心理,體現瞭楚國的文化理念和文化素養,錶現
齣一種強大而自信的大國風範。
3 從覡巫到楚辭
楚人崇巫,其風極盛,當周人“事鬼神而遠之”
時,楚人仍執著乃至執拗地尊崇和發展著巫風。
4 早於萬裏長城的韆裏楚長城
已發現的楚長城,全長460多公裏 比人們熟知的
萬裏長城至少要早400多年!
5 懸掛起來的音樂――編鍾
1977年在漢水流域齣土的編鍾,既能演奏幾韆年前
的遠古音樂,又能演奏近代 當代名麯,令中外聽
眾無不震驚和傾倒。
6 知音・楚音・京劇
楚國崇尚音樂歌舞,崇尚知音。漢水和長江,産生
瞭無可比擬的楚辭和無比清麗的楚音 京劇,可以
說是以楚音為主北上形成的。
7 陽春白雪莫愁女
莫愁女的歌舞是高雅的,具有創造性的:將民間麯
調下裏巴人和宮庭歌舞糅閤融匯 創造齣獨特的
更高層次的歌舞文藝作品陽春白雪。
8 期盼公正的宋玉
宋玉的不少作品是具有較強諷諫精神的。他的作品
“縴麗而新 悲痛而婉,體製頗沿於其師 諷諫有
補於其國,亦屈原之流亞也”
9 與日月同輝的屈原和楚辭
屈原的愛國精神是全民族的共同財富 屈原的詩歌
創作,達到人類詩歌創作的峰巔
10 屈原――愛國主義的楷模
屈原的“可與日月爭光”的行動,正是愛國主義觀
念初步形成時的錶現 唯其是最初的形成 其意義
更為巨大!
11 從屈原“第二次投水”想到的
與愛國者的悲劇同樣令人感到悲哀的是對古代文化
遺存和古代文物的損毀和破壞。
12 走嚮炎黃同尊龍鳳呈祥的楚文化
自西漢形成大一統的天下後,自成體係的楚文化纔
漸漸消失,和其他區域文化一樣,共同轉化成具有
共性的漢文化,共同轉化成淩駕於所有區域性文化
和民族性文化之上的中華民族的大文化
第十二章 大荒江流
1 頭頂河流的土地
過去 漢水下遊的水位竟高齣地麵 所以“十年九
災”。
2 從逃荒到環球之旅
十九世紀初,江漢平原的一批逃荒者,沿漢江和長
江,逃荒到上海,並由上海逃至東北,越過國境,
來到俄羅斯廣袤的西伯利亞原野。沿著西伯利亞大
鐵路,來到莫斯科、聖彼得堡和斯堪的納維亞的芬
蘭。不少人參加瞭十月革命,有人甚至成瞭列寜的
貼身衛隊成員。二戰期間,在抗擊德國法西斯的歐
洲戰場上,犧牲瞭不少這些楚民的後裔。
3 雲夢和雲夢澤
“雲夢”泛指春鞦戰國時期楚王狩獵區,包括多種
地貌形態;“雲夢澤”專指這個狩獵區內的湖泊地
貌部分 經過多年的建設改造 這裏已是一派田園
美景。
4 茶聖與“狀元縣”
天門是“茶聖”陸羽的故鄉,也是我國著名的“狀
元縣”,其學生的升學率長期在全國名列前茅。
第十三章 龜蛇雄峙
1 偉大的匯閤
漢水奉獻瞭它最古老的文明,最燦爛的文化,奉獻
瞭數億年的滄桑和數韆裏的悲歡 匯入瞭長江!這
是大自然最偉大的傑作之一!
2 商代古城―― 盤龍
武漢盤龍商代古城遺址的文化特點和黃河流域齣土
的同期文化遺存有很大的一緻性,錶明發源於黃河
流域的“仰韶文化”與發源於漢水的“屈傢嶺文
化”,在漢水上遊丹江流域一帶交匯後,有過順漢
水而下的發展過程,同時,它從某種意義上進一步
說明,文明是流動的 是順著河流流動和傳播的。
3 埋人地下的瀟湘湖
漢水的最後一條支流也許是曆史上叫瀟湘湖的黃孝
河。現已成為城市地下排水道的主乾渠之一
4 梅荷競艷
吸納四海精華,開放自身門戶,開拓進取再創,兼
容並蓄競放,這本是楚文化的精髓和楚國先民的精
神,如今在東湖的梅花和荷花中得到生動體現。
5 楚城・楚市・楚天颱
武漢最具創意的新建築群落,是東湖楚城。它試圖
對漢水流域文化進行總結 對長江流域文化進行展
示。
6 《楚韻》《楚風》《楚魂》
《楚韻》、《楚風》、《楚魂》將作為楚文化三部麯,
以裏程碑的形式聳立在中華舞颱和世界舞颱之上。
漢水,你是流動的文明 你將流嚮中國人民和世界
人民的心田!
尾聲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用戶評價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