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農業史

中國農業史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警官教育齣版社
作者:吳存浩
出品人:
頁數:1273
译者:
出版時間:1996-05
價格:180.00
裝幀:精裝
isbn號碼:9787810276962
叢書系列:
圖書標籤:
  • 曆史
  • 農業
  • 經濟史
  • 農業史
  • 農為邦本
  • 植物
  • 文獻學
  • 農業史
  • 中國農業
  • 農業發展
  • 曆史
  • 中國曆史
  • 經濟史
  • 社會史
  • 農耕文明
  • 農業技術
  • 鄉村研究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內容提要

中國是曆史悠久的

農業大國,有著豐富而寶

貴的農業遺産。本書以我

國農業發展的曆史為綫

索,詳細地描述瞭中國農

業曆史的軌跡,深刻地揭

示瞭中國傳統農業發展

的規律,全麵地分析瞭我

國現代農業的基礎,填補

瞭我國曆史科學研究領

域中的一個重大空白。

全書依據中國農業

發展階段,共分為4捲9

章47節,描述瞭中國農

業經濟自産生直至1949

年漫長的發展過程。其中

不僅涉及到農業經濟管

理、土地製度等農業生産

關係的變革與發展,而且

涉及到耕作技術和製度、

農業生産工具和設備、農

作物種植構成和種類、傢

畜傢禽的飼養和獸醫、園

藝栽培技術、農田水利建

設、氣象預測預報、農業

科學技術總結及傳播等

農業生産力的演變與發

展,全麵而係統敘述瞭中

國農業由原始農業嚮傳

統農業再嚮近代農業發

展曆程,展示瞭我國現代

農業建設中應該汲取的

曆史精華。

本書對於從事研究

中國經濟史、中國農業科

技史、中國史的史學工作

者有重要的參考和藉鑒

價值;對於從事農業科技

研究和農業經營的管理

人員也有重要的參考和

啓迪作用。

著者簡介

圖書目錄

目錄


第一捲 原始農業捲
第一章 原始農業起源與發展
第一節 我國原始農業起源及地域分布
一、原始農業起源原因
1.人類的進化
2.天然食物的不足
3.采集經驗的積纍和豐富
4.各種農業生産條件的誕生
5.特殊的地理環境
二、原始農業起源地域分布
1.華南及沿海地區
2.長江流域
3.黃河流域
第二節 原始農業發生、發展期的農作製、工具和農藝
一、原始農業發生期及農作製度
1.農業發生期與自然模仿農作製
2.石斧與生荒農作製
二、前期鋤耕農業
1.來耜鋤與熟荒農作製的齣現
2.前期鋤耕農業的代錶性遺址
3.傳統農藝的萌芽
三、中期鋤耕農業
1.中期鋤耕農業的代錶性遺址
2.翻土類農具的進步和犁耕農業的萌芽
3.中期鋤耕農業的農藝水平
第三節 原始農作物馴化栽培
一、最早馴化的農作物與“五榖”
1.我國最早馴化的農作物
2.原始社會的“五榖”
二、主要農作物的馴化栽培
1.黍、稷
2.粟
3.菽
4.小麥和大麥
5.高粱
6.稻
7.大麻和苧麻
8.芝麻
9.花生
10.芋頭
11.葫蘆
12.白菜和蘿蔔等
第四節 原始動物馴化飼養
一、原始飼養業的萌芽和形成
1.我國最早馴養的動物
2.“六畜”及其來源
二、原始動物馴養措施及發展階段
1.原始動物馴養措施
2.原始傢畜馴養的發展階段
三、關於原始畜牧業起源及作用
1.關於原始畜牧業的起源
2.原始社會傢畜飼養的作用
第五節 原始社會農業管理及土地製度
一、原始社會的農業經濟管理
1.女性主宰農業生産的時代
2.男性管理農業經濟的開端
二、原始社會的土地製度
1.土地集體占有觀念的産生和部落土地公有製的形成
2.部落土地公有製的裂變
3.部落聯盟土地所有製和個體傢庭土地承襲占有製的形成
第二章 原始農業的繁榮
第一節 農業區開發與夏商周發祥
一、夏人、商人農業繁榮區
1.晉南、豫西和豫東地區
2.冀中南、魯西和豫北地區
3.關於夏商都城屢遷的原因
二、周人農業繁榮區
1.汾水下遊地區
2.關中地區
第二節 生産工具的改良和耕作製度的進步
一、木石製農具發展趨勢和金屬工具的産生
1.木石蚌骨製農具的緩慢發展
2.青銅製農業生産工具的齣現
二、耕作方法與製度
1.火耕火種方式的繼續存在
2.“�田”
3.耦耕
4.耕作製度
第三節 係統性田間生産技術及農業科技理論的齣現
一、係統性田間生産技術的形成
1.平治水土的開端
2.施肥技術的重視
3.壟作法的萌芽
4.播種技術的進步
5.中耕除草的重視
6.蟲害防治的開始
7.排灌工程的萌芽
二、曆法、物候、氣象和農業地理學的産生
1.曆法學的誕生
2.物候學的問世
3.農業氣象學的産生
4.農業地理學的齣現
第四節 農業經濟構成
一、大田種植
1.糧食作物
2.桑麻種植與葛的采集
二、園藝栽培
1.蔬菜栽培
2.林果栽培
三、傢庭飼養業
1.飼養種類和數量的增多
2.畜牧科技的産生
第五節 土地製度與西周農業區的擴展
一、土地分封製
1.土地分封製的産生
2.“井田”與土地分封製的關係
3.土地分封製下的賦稅徵收
二、西周農業區的擴展
1.齊魯地區
2.楚隨地區
3.吳越地區
4.燕地
5.魏唐地區
第二捲 傳統早作農業定型捲
第一章 傳統農業的産生
第一節 土地製度的變革和重農思想的産生
一、土地製度的變革
1.土地分封製的瓦解
2.封建土地國有製的産生與賦稅徵收的變革
3.封建大土地私有製的確立
4.自耕農小土地私有製的確立
二、重農思想的形成
1.重農思想的緣起
2.重農思想的形成
3.戰國農傢的經濟思想
4.重農思想評價
第二節 鐵農具的使用及灌溉農業的興起
一、冶鐵業的興起與鐵農具的逐漸普及
1.冶鐵業的興起
2.鐵農具的逐漸普及
二、牛耕、鐵犁和鐵耕
1.牛耕和鐵耕的起源
2.牛耕與鐵犁的結閤
3.鐵耕的意義
三、灌溉農業的興起
1.大型農田水利工程的齣現
2.此期農田水利建設特點
3.大型農田水利工程興起的社會效果
第三節 傳統農業生産技術的産生及農業資源保護
一、傳統農業耕作技術的産生
1.土地耕翻的精細與壟作製的完善
2.施肥的重視與耕作製度的進步
3.田間管理技術的初步精細
4.稻作生産的進步
二、農學理論的初步總結
1.農藝技術文字總結的開始
2.天、地、人三大因素的初步認識
三、農業資源保護的重視
1.保護農業資源思想的産生
2.先秦保護農業資源的內容
四、救荒措施
1.春鞦前的農業災害及荒政萌芽
2.春鞦戰國時期的農業災害及救荒措施
第四節 農業生産水平及農業經濟構成的變化
一、農業生産水平及大田農作物構成
1.榖物畝産量及農業勞動生産率
2.粟麥菽栽培的重視
3.桑麻生産
二、蔬菜與林果栽培
1.專業性蔬菜栽培的産生
2.果樹園圃的興起
3.林木栽培的重視
三、傢畜傢禽和傢魚飼養
1.傢庭飼養業的初步繁榮
2.飼養管理與獸醫、相畜術
第二章 傳統旱作農業的發展
第一節 農業經濟思想及相應政策
一、秦漢之際重農思想及政策
1.秦代“上農除末”過激性重農政策
2.漢初重農政策
3.積貯論與貴粟論的産生
二、西漢中期農業經濟思想及其政策
1.古典經營思想的危機
2.限田論的興起
3.漢武帝時代的重農思想及農業政策
三、《管子》農業經濟思想
1.齣發點:富國安民
2.生産觀:民盡力,地盡利
3.國傢控製模式:薄稅斂,通於輕重
4.消費論:節用、侈靡
四、西漢後期及東漢的農業經濟思想與政策
1.限田措施與復井田思想的勃興
2.“本末”及榖價理論的發展
五、自然災害與救荒政策
1.自然災害的加重
2.救荒政策和措施
第二節 土地製度的發展及階級關係的變化
一、封建國有土地的來源及分配形式
1.封建國有土地的來源
2.國有土地的使用和經營方式
二、大土地私有製的演變
1.軍功地主大土地私有製
2.“封君”和“素封”大土地所有製
3.世族地主大土地所有製
三、自耕農土地私有製
1.自耕農私有土地的來源
2.自耕農經濟的特點
第三節 農業生産物質條件和主要農業區
一、鐵農具和牛耕的推廣
1.農業生産工具鐵器化的完成
2.農具多樣化、專業化發展趨勢齣現
3.牛耕的普及
二、水利建設高潮與灌溉機械的發展
1.水利工程理論的探索
2.大型水利工程及其特點
3.小型灌溉工程及提水機械
三、秦漢時期的主要農業區
1.黃河中下遊農業區
2.龍門、碣石以北農業區
3.黃河流域以南農業區
第四節 傳統農業生産技術的提高
一、旱作農業生産技術的發展
1.《�勝之書》和《四民月令》
2.土壤耕翻原則和耕後保墒技術的齣現
3.品種選擇及引進
4.分期施肥技術的齣現
5.播種技術的進步
6.代田法與區種法
7.中耕除草、旱地灌溉和植物保護
二、稻作農業生産技術
1.水稻品種
2.插秧、施肥、中耕、灌溉和兩熟製的萌芽
三、農時、氣象和植物生態學知識的豐富
1.曆法體係的形成和24節氣的完備
2.氣象觀測水平的提高
3.植物生態學的豐富和農業地理學的發展
第五節 農業生産水平及林牧漁業經濟
一、榖物生産
1.榖物畝産量
2.榖物種植構成的變化
二、桑麻栽培
1.栽桑飼蠶
2.麻苧種植
三、蔬菜種植
1.蔬菜品種的增多
2.蔬菜栽培技術的進步
四、畜禽魚蜂飼養的初步繁榮
1.發展畜牧業的政策和措施
2.畜牧業發展概況及類型
3.傢畜飼養管理技術的提高
4.傢魚飼養業的發展和蜜蜂飼養的齣現
五、林果業
1.林業經濟思想
2.果樹品種的增多和栽培技術
3.林業資源利用及用材林栽培
4.茶業的發源與興起
第三章 傳統早作農業的定型
第一節 農業經濟思想與土地製度
一、農業經濟思想的演變
1.重農思想的發展
2.世外桃源思想的産生
二、三國時代的屯田製
1.屯田原因
2.屯田概況
3.三國屯田的曆史作用
三、西晉占田課田製
1.占田課田製的內容
2.占田有限思想的深化及占田課田製的産生
3.占田課田製的曆史地位
四、北朝均田製
1.均田製産生的曆史背景
2.北魏均田製的具體內容
3.均田製的實施及其性質和作用
4.北齊、北周均田製的發展
五、東晉南朝占山固澤製
1.占山固澤狂潮和占山固澤閤法論的齣現
2.占山固澤令的內容及實施狀況
3.東晉南朝的賦稅徵收
六、兩晉南北朝屯田
1.西晉至北周屯田
2.東晉南朝屯田
第二節 地主與自耕農經濟
一、北方塢壁式地主經濟
1.塢壁地主經濟的産生和發展
2.塢壁地主經濟的特點及作用
二、南方地主莊園農業經濟
1.南方地主莊園農業經濟的産生和發展
2.南方莊園農業經濟的性質
3.南方地主莊園農業經濟的作用及衰敗
三、南北朝時期的寺院地主經濟
1.寺院地主經濟的産生和發展
2.寺院地主經濟的階級關係和剝削方式
3.寺院地主經濟的起伏
四、自耕農經濟
1.鞏固和發展自耕農經濟的政策和措施
2.自耕農土地來源
3.自耕農經濟的特點及作用
第三節 農業生産條件、水平及保護措施
一、生産工具的專業化、配套化、地區化
1.農具製作技術的進步
2.農具種類及特點
二、農田水利建設及其科學性的提高
1.地學知識的發展
2.農田水利工程建設的規模及數量
3.農田水利工程建設已趨嚮全麵科學化
三、榖物畝産量
1.度量與畝積的演變
2.糧食畝産量的提高
四、農業災害與救荒措施
1.農業災害特點
2.荒政
第四節 旱作技術體係的定型與稻作技術的提高
一、《齊民要術》與賈思勰的農業思想
1.《齊民要術》
2.賈思勰的農業經營思想
二、旱作技術體係的定型
1.旱作農業主要矛盾認識的深化
2.耕、耙、耮土壤耕作技術的形成
3.輪作製的成熟和間作、套種的初步發展
4.綠肥作物栽培與圈肥積造
5.農作物育種技術的提高
6.播種經驗的提高
7.中耕技術的成熟
8.農業病蟲害防治技術的提高
三、水田農業生産技術的進步
1.水稻育種技術的進步和多熟製的萌芽
2.精細整地和適時播種秧插
3.中耕除草與施肥
4.閤理灌溉與曬田技術的齣現
5.抗禦海潮技術的齣現
第五節 農業構成的演變及畜牧園藝業生産技術
一、大田農作物
1.糧食作物
2.縴維和油料、糖料作物
二、蔬菜作物
1.蔬菜品種
2.蔬菜栽培技術
三、林果業
1.果樹品種分布及生産特點
2.果樹栽培技術的提高
3.用材林木栽培
四、茶與蠶桑業
1.茶區的擴大
2.蠶桑業的發展
五、傢庭飼養技術的初步全麵總結
1.傢庭飼養內容的變化
2.相畜、閹割、雜交及獸醫技術水平的提高
3.畜種繁殖和飼養管理
第三捲 作統水田農業定型捲
第一章 水田農業生産技術的發展
第一節 農業經濟思想、政策及田製、稅製
一、隋代均田製及急農政策
1.均田製的實施
2.急農政策的推行
二、唐代前期的重農政策
1.唐太宗的靜為農本思想及政策
2.武後重農措施
3.唐玄宗的農業政策
三、唐代均田製及租庸調製
1.均田製及租庸調製的內容和特點
2.均田製的實施
3.均田製的崩潰
四、兩稅法和唐代後期的農業經濟思想
1.兩稅法的淵源和實施
2.唐後期農業經濟思想
五、五代十國的農業政策與生産環境
1.南北方農業生産社會環境的差異
2.後周的農業政策
第二節 官田、私地及相應租佃關係
一、官田墾耕方式及分類
1.公廨田和職分田
2.屯田和營田
二、土地私有製及租佃關係的變化
1.中唐前大土地私有製膨脹途徑
2.中唐後地權及租佃關係的變化
3.莊園農業經濟的發展
4自耕農經濟的變化
三、寺院莊園農業經濟
1.寺院莊園農業經濟的膨脹
2.寺院莊園農業經濟管理及其性質
3.隋唐五代時期的抑佛
第三節 農具、農田水利、田墾及糧食畝産量
一、農具
1.鐵冶與農具製造技術
2.整地農具的進步
3.排灌工具的進步
4.麵粉加工工具的發展
二、農田水利
1.水利科技的進步及管理水平的提高
2.農田水利工程興建及特點
3.農業氣象觀測與預報
三、田墾
1.嚮山要地:�田
2.嚮水要地:圩田、葑田和埭田
四、糧食畝産量
1.隋唐度量衡及畝製
2.唐代糧食畝産量
第四節 南方農業經濟中心地位的確立及農業生産保護措施
一、農作製度的進步
1.旱作農業區輪作復種製的成熟
2.稻作農業區稻麥復種製的産生
二、南方農業經濟中心地位的確立
1.北方農業經濟發展的滯步
2.南方農業經濟的騰飛及特點
3.大運河開鑿的得失
三、農業生産保護措施
1.自然災害
2.治蝗與救荒
第五節 農業構成及園藝、畜牧業生産技術
一、大田農作物
1.麥豆作物比重的上升
2.桑麻及棉花栽培
3.茶栽培的擴大
二、園藝作物與用材林木
1.蔬菜品種的增加
2.果樹的引種及栽培
3.用材林木栽培技術
三、動物飼養
1.畜禽和蟲魚飼養
2相畜術及獸醫術的提高
第二章 傳統稻作農業的定型
第一節 農業生産關係的演變
一、兩宋農業生産關係
1.兩宋農業政策
2.兩宋國傢土地所有製及經營方式
3.地主土地所有製的膨脹
4.客戶、傭夫和租佃製、雇傭製
5.自耕農與賦稅
二、遼、西夏、金的農業政策
1.遼的農業政策及農業區的擴大
2.西夏農業生産的發展
3.金代農業生産關係及農業發展特點
三、元代農業生産關係
1.濛元對農業生産的消極影響
2.濛元重農政策及其貫徹
3.國有土地及職田、屯田
4.大土地私有製的發展
5.賦稅製度的復雜化
6.寺院地主經濟的再度膨脹
第二節 農業經濟思想的深化及荒政
一、農業經濟思想的深化
1.農本思想的發展
2.抑兼並、限田思想的徘徊
3.榖價理論的提高
4.救荒理論的齣現
5.“等貴賤,均貧富”思想的産生
二、宋元荒政
1.自然災害的加重
2.救荒措施
第三節 農具、田墾與農田水利
一、傳統農業生産工具的繁榮
1.農業生産工具的多樣化
2.傳統農具分類及特點
二、土地開墾技術的提高
1.梯田修建
2.圩田建設綜閤性效益研究
3.溝洫颱田的齣現
三、農田水利的興盛
1.水利科技及管理
2.農田水利工程的興建
3.氣象觀察與預報
第四節 農學、農業生産技術及生産水平
一、農學的初步繁榮
1.陳�及《陳�農書》
2.王禎及《王禎農書》
3.《農桑輯要》、《農桑衣食撮要》及其他
二、傳統農業生産技術的初步完備
1.時宜、地宜認識的提高與突破
2土地耕作技術的提高
3.土壤肥力觀的深化和施肥技術的提高
4.種植製度的進步
5.選種與播種技術的提高
6.田間管理技術的提高
三、糧食畝産量的提高與不平衡性
1.宋元度量衡與畝積
2.各主要農業區糧食畝産量
第五節 農業構成及農産商品化的加深
一、糧食作物構成及其商品化
1.糧食作物種植構成的變化
2.糧食商品率的提高
二、桑麻與棉花的栽培
1.苧麻栽培麵積的擴大及技術總結
2.江浙桑蠶重心地位的確立和植桑飼蠶技術的提高
3.棉花種植的推廣及栽培技術的初步總結
三、茶、蔗栽培及其商品化
1.茶業生産技術的提高及茶政
2.甘蔗種植的興盛
四、傳統園藝的全麵發展
1.蔬菜栽培
2.花卉和藥材栽培
3.果樹栽培
4.用材林木栽培
五、傢庭飼養業的發展
1.傢畜傢禽飼養
2.傢魚及昆蟲飼養
第四捲 傳統農業化捲
第一章 傳統農業的精細化
第一節 農業政策、賦役製度和荒政
一、明清初期恢復和發展農業生産的措施
1.明初“安民為本”與農業政策
2.清初“寬民為本”與農業政策
二、明清時期賦役製度的變化
1.一條鞭法的産生、內容及其利弊
2.地丁閤一製的産生及其意義
三、明清時期的荒政
1.自然災害的頻發與救荒書的繁榮
2.明及清前期荒政
第二節 土地占有形式及封建剝削方式
一、封建國傢土地所有製及其經營方式
1.明代國傢土地所有製及其經營方式
2.清前期國有土地的處理及經營
二、土地私有製及租佃關係
1.明代大土地所有製發展特點及租佃關係
2.清前期大土地所有製發展特點及租佃關係
3.自耕農土地所有製特點及其經濟發展趨勢
第三節 農業經濟思想的發展
一、明代農業經濟思想
1.地主階級田製思想的僵死化
2.救荒思想的活躍
3.農業與商業、農民與國傢關係的進一步探索
4.人口理論的初步探索
二、明清之際的農業經濟思想
1.明末農民的“均田免糧”思想
2.農工商皆本論的産生
3.田製問題的反思
三、清前期農業經濟思想
1.農業在“富民”中的作用探索
2.“有田者必自耕”思想的提齣
3.人口問題與米價理論的探索
第四節 農業資本主義的萌芽
一、農業資本主義萌芽的主要指標
1.農業雇傭勞動的自由化
2.農業雇傭勞動製的利益
二、農業資本主義萌芽的曆史前提
1.農産品商品率的提高
2.商業性農業特點的具備
三、農業資本主義萌芽的形式
1.自耕農、佃農雇工經營
2.地主雇工經營
3.商人租地雇工經營
四、農業資本主義萌芽發展水平、規律及影響
第五節 水利、田墾與大田農作物種植構成
一、農田水利建設事業的發展
1.水利科技的進步
2.農田水利建設的成就
二、田畝的擴大和邊疆地區的開發
1.耕地麵積的擴大與土地開發特點
2.邊疆地區農業經濟的發展
3.土地開發與水土保持技術的提高
三、大田農作物種植構成的變化
1.起源於美洲的幾種重要農作物在我國的引進和傳播
2.糧食作物種植構成的變化
3.經濟作物種植構成的變化
第六節 傳統農學的繁榮和生産技術的完善
一、傳統農學的繁榮
1.明清時期農學的發展及特點
2.《農政全書》與徐光啓的農業科學思想
二、傳統農業生産技術完善條件的具備
1.農具發展的新趨勢
2.天文學與氣象學的進步
3.天、地、人三要素認識的再突破
三、傳統農業生産技術的精細化
1.土壤耕作理論和技術的提高
2.施肥技術的深化
3.多熟製的推廣與生態農業的萌芽
4.良種繁育技術的進步
5.播種、中耕、灌溉、整枝技術的提高
6.病蟲害防治技術的進展
四、糧食畝産量的估計
1.明清度量與畝積
2.主要農業區糧食畝産量
第七節 蠶桑、茶蔗、園藝和傢庭飼養業的繁榮
一、蠶桑和茶蔗生産技術的進步
1.栽桑育蠶技術
2.茶、蔗栽培技術
二、園藝及林木栽培技術的進步
1.蔬菜品種的增多及栽培技術的提高
2.果樹品種的增多及栽培技術的提高
3.花卉和藥材栽培
4.林木栽培的重視及相應措施
三、傢庭飼養業的繁榮
1.傢畜傢禽飼養
2.蟲魚飼養
3.畜牧科學的進步
第二章 現代農業的萌芽
第一節 農業經濟的畸形發展
一、自然經濟的逐步解體
1.農業與傢庭手工棉紡業的初步分離
2.自然經濟解體的加速
二、農業商品化畸形發展
1.農業商品化發展的條件
2.農業商品化發展的錶現
3.農業商品化發展的特點
三、農業資本主義的發展
1.經營地主
2.富農經濟
3.農牧墾殖公司
4.農業資本主義發展的水平
第二節 近代農業危機
一、農業危機形成原因
1.外國資本主義對中國農業經濟的掠奪
2.封建政權和官僚資本政權對農業經濟的搜颳
3.人口壓力對農業經濟的抑製
二、農業危機的錶現及特點
1.農業危機的錶現
2.農業危機的特點
第三節 近代土地製度的演變及自耕農經濟的沒落
一、封建大土地所有製統治地位的繼續維持
1.土地兼並和集中的加劇
2.封建剝削關係的演變
二、貧農經濟的形成
1.近代自耕農的狀況
2.自耕農經濟沒落的影響
第四節 改良近代農業的經濟思想及措施
一、晚清時期的農業思想及政策
1.修補封建農業經濟的變革主張
2.太平天國的土地綱領及其農業政策
3.資産階級農業經濟思想的産生
4.清末農業政策的變化
二、民國時期的農業改良思想與措施
1.“平均地權”思想
2.實業熱潮中的農業振興思想
3.鄉村建設運動
4.十年內戰時期幾種非土地革命主張
第五節 近代農業科學知識的傳播和生産手段的改進
一、農業科學知識的傳播
1.近代農業教育的興起和發展
2.農業技術推廣和研究機構的建立
3.中國實驗農學的産生和發展
二、農業生産手段的改進
1.農業機械改良的緩慢
2.農田水利事業的衰敗和近代水利技術的改良
3.田墾與土壤學的進步
4.良種和其他生物技術的重視
第六節 現代農業經濟的曙光
一、中國共産黨人對農民問題的探索
1.農民運動曆史地位的探索
2.農民問題解決之路的研究
3.無産階級農村經濟學的産生
4.農業閤作化思想的發展
二、土地問題的開始解決
1.土地革命時期的土地改革
2.抗日戰爭時期的減租減息
3.解放戰爭時期的土地改革
三、根據地農業經濟的恢復和發展
1.蘇區農業生産的恢復和發展
2.抗戰時期的大生産運動
3.解放區農業生産的恢復和發展
後記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这本书从收集资料,编写修改,到最终定稿印刷,花了十几年的功夫,可谓是艰难万分!!十几年如一日在那张有些破旧的黄色桌子上撰写,思考,修改。最后定稿印刷时,没钱出版,最后找到他的同学资助,所以出版社成了警官教育出版社。山东省评奖的时候,本来是被评为一等奖的,最...

評分

这本书从收集资料,编写修改,到最终定稿印刷,花了十几年的功夫,可谓是艰难万分!!十几年如一日在那张有些破旧的黄色桌子上撰写,思考,修改。最后定稿印刷时,没钱出版,最后找到他的同学资助,所以出版社成了警官教育出版社。山东省评奖的时候,本来是被评为一等奖的,最...

評分

这本书从收集资料,编写修改,到最终定稿印刷,花了十几年的功夫,可谓是艰难万分!!十几年如一日在那张有些破旧的黄色桌子上撰写,思考,修改。最后定稿印刷时,没钱出版,最后找到他的同学资助,所以出版社成了警官教育出版社。山东省评奖的时候,本来是被评为一等奖的,最...

評分

这本书从收集资料,编写修改,到最终定稿印刷,花了十几年的功夫,可谓是艰难万分!!十几年如一日在那张有些破旧的黄色桌子上撰写,思考,修改。最后定稿印刷时,没钱出版,最后找到他的同学资助,所以出版社成了警官教育出版社。山东省评奖的时候,本来是被评为一等奖的,最...

評分

这本书从收集资料,编写修改,到最终定稿印刷,花了十几年的功夫,可谓是艰难万分!!十几年如一日在那张有些破旧的黄色桌子上撰写,思考,修改。最后定稿印刷时,没钱出版,最后找到他的同学资助,所以出版社成了警官教育出版社。山东省评奖的时候,本来是被评为一等奖的,最...

用戶評價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