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對聯藝術

中國對聯藝術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山西教育齣版社
作者:蒼舒
出品人:
頁數:529
译者:
出版時間:2000-02
價格:23.00
裝幀:平裝
isbn號碼:9787544015592
叢書系列:
圖書標籤:
  • 對聯
  • 語言學
  • 人文
  • 趣藝
  • 豆瓣
  • 工具書
  • oi
  • 對聯
  • 中國傳統文化
  • 楹聯
  • 藝術
  • 文化
  • 文學
  • 民俗
  • 書法
  • 傳統藝術
  • 中國文化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內 容 提 要

對聯與書法,自它們産生之日起,就是一對密不可分的

兄弟藝術,它們是舉世無雙的、真正的國粹。中國對聯是我

國特有的,獨立於詩歌、律賦、散文、謠諺、成語、謎語、

俚語、戲麯等各種藝術錶現形式以外的語言藝術和文學樣式

之一;它是經過詩文中的駢儷文和格律詩的發展,從母體中

脫胎而成的、形成自身特點和格律要求的文學瑰寶,在一韆

多年曆史長河的發展中,愈來愈顯示齣它的巨大功能和藝術

魅力。

《中國對聯藝術》以五彩繽紛的聯史為經,以豐富多彩

的聯例為緯,融對聯的來龍去脈、形式與社會功能、情境意

境與風格、創作與格律、修辭與宜忌於一體,把中國對聯放

置在藝術這個大領域中,掌握好宏觀的手法,充分地闡述中

國對聯的藝術特色;牢牢地運用微觀的手段,細緻、詳密、

深入地論析充滿藝術性的中國對聯。全書將讀者對象定格為

中等文化程度者,論說中力求把對聯這門與高雅藝術緊密相

關、又與俗文化相連的學問,真正下功夫在深入淺齣之中,

使讀者感到本書可讀、可親、可近、可喜。

理論與實際緊密聯係,觀點與材料環環相扣,循序漸進,

立足於從對聯的A、B、C講起,逐步深入到對聯的格律、修辭

的領域之中,是本書的一大特色。全書自始至終以聯例貫串,

全麵係統的理論論述和藝術欣賞的剖析交錯運用,所收的近

韆例自古至今的各類各色的長聯、短聯、名聯、佳聯、傳世的經

典之聯,交織成一幅洋洋大觀、壯哉麗哉的對聯圖捲,突齣瞭

本書的知識性、可讀性、欣賞性和實用性。

《中國對聯藝術》是長期從事教育工作、研究對聯的75

歲高齡的蒼舒先生,繼《對聯修辭學》後的又一力作。

著者簡介

蒼舒(楊扶直)1925年9月

生,浙江黃岩人。上海市普教係統

(語文)高級專傢,華東修辭學會會

員,上海市書法傢協會會員。

三歲時識字從對聯開始,又深

受古詩詞熏陶,奠定較厚實的古文

學基礎。從教40餘年,進修不輟。

近20年來潛心著述。已齣版有

《對聯修辭學》等專業著作8部,字

帖、書法輔導近20本。近年來所寫

詩詞連續發錶於日本、新加坡及兩

岸刊物,詩詞論文為全球漢詩研討

大會專刊刊登,聯語曾得全國大奬。

撰製並手書的聯語,懸掛於上海、長

沙、浙江的30餘處景點與祠廟,也

被各地多種專集所采用。已積有詩

詞聯韆餘首(副)。

《中國對聯藝術》是他近年來的

主要研究成果之一。

圖書目錄

目 錄
引 論
一、對聯學研究的意義和對象
二、必須建立對聯學
三、對聯的藝術欣賞
第一章 對聯的來龍去脈
第一節 對聯的起源
第二節 對聯的彆稱
第三節 宋元前對聯的發展概況
一、聯語
二、對句
第四節 明清到一九六六年前的發展概況
第五節 現狀與展望
第六節 對聯發展的客觀條件
一、與漢字的結閤
二、與書法的結閤
三、與民間風俗習慣的結閤
四、與生活和生活場所的廣泛結閤
五、與名勝、古跡、景點、祠廟的結閤
六、與諧趣、戲謔及或隱或顯的鬥爭手段
的結閤
七、與行業的結閤
八、與小說的結閤
九、與紀念、宣傳、廣告的結閤
十、與國際交往的結閤
十一、有意的倡導與示範
十二、對聯創作的指導書、聯語及對聯故事
等著作,對於對聯的普及和發展也起
著有力的推廣和促進作用
第二章 對聯的形式、語言和社會功能
第一節 對聯的形式
第二節 對聯的語言
一、語言要有個性
(一)對聯本身要有語言個性。要體現齣
撰聯人的思想感情,對待人、地、事
物的觀點、態度乃至脾氣和性格特點
(二)對聯的語言要體現撰聯者或受聯對象
(包括人、地、事、物)的個性特點
做到“聯傳其神”“聯傳其形”
(三)對聯的語言,要體現時代的特點,即
所謂“文透時風”
二、語言要生動,力求雅俗共賞
三、語言要有新意
四、語言要富機趣
第三節 對聯的社會功能
一、起到歌頌功德、點綴升平的作用
二、起到譏刺、抨擊和揭露的作用
三、起到交際、交流、增進瞭解、促進情誼
的作用
四、起到譬解、勸慰、啓示和警儆的作用
五、起到解說、提要和補充的作用
六、起到反映民間風情、留下地方
或時代一些特點的作用
七、為各階層起到錶達意願的作用
八、起到烘染氣氛、增強色彩的作用
九、起到遣懷、抒發各種感情的作用
十、起到逗趣、測試的作用
十一、起到磨礪纔智、提高修養的作用
十二、起到豐富和充實文學藝術寶庫
的作用
附:對聯的分類
第三章 對聯的情與境
第一節 對聯的意境
第二節 對聯的風格
一、民族風格
(一)封建文化及禮教思想的反映
(二)多神崇奉的反映
(三)對時和節的重視,而且喜用聯語 因而
成為中華民族風俗習慣的一大特點
1.春聯
2.元旦聯
3.元宵聯
4.花朝節聯
5.踏青掃墓節聯
6.端午節聯
7.七夕聯
8.中元聯
9.中鞦聯
10.重陽聯
11.鼕至節聯
(四)對人的關懷 常用對聯錶示某種感情
二、時代風格
(一)不能再用於現代的對聯
(二)看得齣時代風尚的對聯
1.行業聯
2.哀挽聯
3.格言聯
三、地方風格
(一)狀物聯
(二)方言、地名、地方習俗與特産入聯
錶現瞭地方的特有風貌
(三)風俗習慣
(四)寫當地有關人和事的聯語,錶現當地
特色
四、個人風格
五、錶現風格
(一)簡約
(二)繁豐
(三)剛健
(四)柔婉
(五)平直
(六)絢麗
(七)謹嚴
(八)疏放
(九)冷峻
(十)熱烈
六、文體風格
(一)議論
(二)抒情
(三)記敘
第四章 對聯的創作
第一節 對聯的格律
一、早期的格律
(一)二十九種對
1.的名對(又名正名對、切對)
2.隔句對(後人把它叫做“肩對格”)
3.雙擬對
4.聯綿對
5.互成對
6.異類對
7.賦體對
8.雙聲對
9.疊韻對
10.迴文對
11.意對
12.平對
13.奇對
14.同對(同類對)
15.字對
16.聲對
17.側對(利用字的偏旁成對,或稱“字
側對”)
18.鄰近對
19.交絡對(也名“磋對”,因有參差成對
之象,故又名“參差對”)
20.當句對(又稱自對)
21.含境對
22.背體對
23.偏對
24.雙虛實對
25.假對
26.切側對
27.雙聲側對
28.疊韻側對
29.總不對對
(二)七種言句例
二、後齣的格律與對聯的基本要求
(一)同類相對
1.文言中的字類劃分
2.現代漢語中詞類的劃分
(二)字數要相等
(三)頓、逗必須同步
(四)詞語要相當
1.虛實要相當
2.分量要相當
3.構成方式要相當
(五)感情色彩要相稱
(六)對聯中的領(統攝)字
三、專用聯格――一嵌字格
(一)順嵌
(二)逆嵌
(三)混嵌
1.鶴頂格
2.燕頷格
3.鳶肩格
4.蜂腰格
5.鶴膝格
6.鳬脛格
7.雁足格
8.魁鬥格(彆)
9.蟬聯格(彆)
10.轆轤格(彆)
11.鼎峙格(彆)
12.雙鈎格(彆)
13.雲泥格(彆)
14.晦明格
15.押尾格(彆)
16.重颱格(彆)
17.摺枝格(彆)
18.寄生格(彆)
19.散花格(新)
20.倒影格(新)
第二節 對聯的種種對法
一、成句法
(一)指示句
(二)層遞句
(三)倒裝句
(四)節縮句
(五)子母句
(六)分總句
(七)比喻句
(八)警策句
(九)問句
(十)隱句
(十一)迴環句
(十二)因果句
(十三)假對句
(十四)倒順句
(十五)呼應句
(十六)推句
(十七)疊句
(十八)轉摺句
(十九)省主句
(二十)藏詞句
(二十一)離閤句
(二十二)歇後句
(二十三)反復句
(二十四)連鎖句
(二十五)排比句
(二十六)錯綜句
(二十七)頂真句
(二十八)感嘆句
(二十九)摺繞句
(三十)藉代句
(三十一)映襯句
(三十二)雙關句
(三十三)引用句
(三十四)拈連句
(三十五)移就句
(三十六)通感句
(三十七)比擬句
(三十八)呼告句
(三十九)增改句
(四十)摹狀句
(四十一)示現句
(四十二)誇張句
(四十三)飛白句
(四十四)婉轉句
(四十五)用典句
二、成聯法
(一)模式
1.正對
2.反對
3.串對
4.當句對
5.藉對
6.假對
7.巨細對
8.虛實對
9.二元對
(二)成聯對法
1.示要法
2.示境法
3.數示法
4.曆舉法
5.先後法
6.數罪法
7.比較法
8.解釋法
9.-氣法
10.一色法
11.計程法
12.換位法
13.變形法
14.句韻法
15.堆疊法
三 集成法
(一)集句法
1.集成句
2.集法書
3.集名物
(二)移藉法
(三)閤成法
第三節 聲韻調的掌握與運用
一、四聲和聲調的調整
(一)四聲和格律
(二)聲調的調整
二、音的重、輕、緩、促
(一)重音
(二)輕音
(三)緩音
(四)促音
三、象聲詞的運用
四、關於雙聲、疊詞的一些說明
第五章 對聯與修辭
第一節 對聯與修辭的關係
一、不閤格的
二、可以閤格
(一)閤格,但有缺憾
(二)閤格,缺憾較少
(三)較好的
(四)好的
(五)很好的
(六)齣名的對聯
第二節 神的修辭――情、理、意的修辭
第三節 形的修辭――音、語、句的修辭
(一)語音修辭
(二)詞 語、句修辭
第四節 詞(字)、語、句的情趣修辭
一、形感的利用
(一)離閤句的例子
(二)鑲嵌句的例子
(三)因字形相近緻誤的
(四)略改形體的
(五)增字的
(六)超越文字常規用法的
二、音感的利用
(一)同音同聲的利用
(二)雙聲、疊韻的
(三)藉音的
(四)疊音的利用
三、義感的利用
第六章 對聯創作的宜和忌
第一節 宜有真情摯理實意
切忌弄虛作假及矯飾
第二節 宜自然,切忌裝腔作勢
第三節 宜言各有當,切忌不倫不類
第四節 立意宜新,切忌陳陳相因
第五節 宜重點突齣,切忌麵麵俱到,主次不分
第六節 宜貼切,切忌浮泛、離題
第七節 宜勾人聯想,切忌言畢意盡
第八節 宜分清對句與聯語,發揮各自特長,
切忌不分彼此
附 錄:對聯忌犯的幾種弊病
一、輕重不當
二、畸形不整
三、左右相撞
四、屬人屬物
五、連上連下
六、拼湊成對
七、重復閤掌
第七章 對聯的審美心理
一、聯憶作用
二、定嚮作用
三、認同作用
四、習慣作用
五、傾斜作用
六、矯情作用
七、距離作用
八、水平作用
後 記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标题是借用“唐伯虎点秋香”,那个被王爷带到华府,对付周星弛但终于吐血的胖子,我记得他的出句还是不错的。我这次是被杜可名请来的,人虽然在美国可是也要过年,并且希望我给编几个春联。歪诗酸词是一向所好,只要有人肯贴挂,我甚至考虑给对方“润门”。早上起来看了会清样...

評分

标题是借用“唐伯虎点秋香”,那个被王爷带到华府,对付周星弛但终于吐血的胖子,我记得他的出句还是不错的。我这次是被杜可名请来的,人虽然在美国可是也要过年,并且希望我给编几个春联。歪诗酸词是一向所好,只要有人肯贴挂,我甚至考虑给对方“润门”。早上起来看了会清样...

評分

标题是借用“唐伯虎点秋香”,那个被王爷带到华府,对付周星弛但终于吐血的胖子,我记得他的出句还是不错的。我这次是被杜可名请来的,人虽然在美国可是也要过年,并且希望我给编几个春联。歪诗酸词是一向所好,只要有人肯贴挂,我甚至考虑给对方“润门”。早上起来看了会清样...

評分

标题是借用“唐伯虎点秋香”,那个被王爷带到华府,对付周星弛但终于吐血的胖子,我记得他的出句还是不错的。我这次是被杜可名请来的,人虽然在美国可是也要过年,并且希望我给编几个春联。歪诗酸词是一向所好,只要有人肯贴挂,我甚至考虑给对方“润门”。早上起来看了会清样...

評分

标题是借用“唐伯虎点秋香”,那个被王爷带到华府,对付周星弛但终于吐血的胖子,我记得他的出句还是不错的。我这次是被杜可名请来的,人虽然在美国可是也要过年,并且希望我给编几个春联。歪诗酸词是一向所好,只要有人肯贴挂,我甚至考虑给对方“润门”。早上起来看了会清样...

用戶評價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