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傳,簡要地說是個人自敘生平的一種寫作樣式。能夠
真實地而且藝術地記敘自己的實際人生的作品,可稱為自
傳文學,它屬於傳記文學的一類。由於作者、時代與國情的
不同,尤其是時代的不同,古今中外的自傳在內容與形式上
有很大的差彆。中國古代的自傳,一般篇幅短,生平材料不
全,多述誌抒情,語言較精美。中國現代或外國的自傳,篇幅
一般較長,生平經曆較詳細。各種自傳盡管有韆差萬彆,但
相同的一點都是作者自述生平經曆,作者與傳主是同一個
人。這是它不同於他傳的獨特性
根據自傳在傳記體中的獨特性,完整意義上的自傳內
涵應包括四個方麵的意思:第一,生平事跡要真實,這也是
一般傳記首先具備的特點;第二,材料有多少的不同,但都
要寫齣自我的性格,尤其要畫齣自己的靈魂。當然材料全
麵,更便於讀者對自己“全人”的瞭解;第三,對自己所處的
人際關係及自身在所處的社會生活、曆史發展中的地位與
作用有較客觀的公允的評價;第四,要有文學性,尤其是語
言要精美。這四個方麵中,第三點是尤其要重視的。如欲對
自己作齣客觀而公允的評價,必須超越本身主觀的局限纔
能達到,而寫自己的傳一般很不易達到這種境界,因為人很
難有自知之明。
由於自傳在傳記體中的獨特性,即自傳中存在程度不
同的主觀因素,使自傳呈現更加復雜、更加豐富多彩的色
調。每個生活過來的人,都有其生命哲學。事情做得如何,
都有一套為之辯解的原由。曹操可以在《讓縣自明本誌令》
中坦率得毫無顧忌地說齣自己的政治追求;劉禹锡、王韜都
在自傳中對自己的政治生活作瞭自我辯護;曹丕、文元發在
自傳中隻講自己的長處;陸羽、梁啓超都在自傳中對自己的
一段人生經曆作齣極為認真的自我總結。盡管作者的藝術
技巧有高低,但都從不同角度給自己的心靈作瞭自畫像。
中國的自傳起源於戰國,形成於漢代 唐代劉知幾《史
通・序傳》指齣瞭自傳的淵源:
蓋作者自敘,其流齣於中古乎?案屈原《離騷經》,
其首章上陳氏族,下列祖考;先述厥生,次顯名字。自敘
發跡,實基於此。降及司馬相如,始以自敘為傳,然其所
敘者,但記自少及長,立身行事而已,逮於祖先所齣,則
衊爾無聞。至馬遷,又徵三閭之故事,放文園之近作,模
楷二傢,勒成一捲。於是揚雄遵其舊轍,班固酌其餘波
自敘之篇,實煩於代。雖屬辭有異,而茲體無易。
劉知幾所稱的“自敘”即自傳。他認為戰國時代屈原的
《離騷》,開頭一章就是自傳的發跡;而漢代大賦作傢司馬相
如始作自傳,但他的自傳沒有流傳下來;司馬遷在《史記》中
的第七十篇列傳《太史公自序》,成瞭古代自傳形成的代錶
作。從此以後,自傳曆代不絕。
中國古代自傳大緻有以下特點:
一、曆代許多名人多重視自傳的寫作,因而自傳作者的
麵較廣。其中以文學傢為多數,這與他們掌握文學的手段密
切相關。但自傳作者不限於文學傢,上至皇帝,如明太祖硃
元璋,下至一般文人學者,如清代平步青;有大小官吏,如明
代“開國文臣之首”的宋濂,有當過縣令的文元發;有僧人如
法顯,也有隱士如楊維楨等。自傳作者一般一生隻寫一篇自
傳,但有的作者也有寫兩篇以上的,如唐初王績寫過《自撰
墓誌銘》,又寫瞭《五鬥先生傳》;晚唐陸龜濛寫瞭《甫裏先生
傳》,又作《江湖山人傳》。作者寫自傳時的年歲不一,但多選
在重要的時刻。有的作者年輕時就寫,如唐代陸羽二十九歲
時寫瞭《陸文學自傳》,近代梁啓超三十歲時寫瞭《三十自
述》,這都在人生經曆轉摺時寫的。較多的是寫於晚年,如唐
代劉禹锡在七十一歲臨終前寫瞭《子劉子自傳》,清代文字
學傢段玉裁八十歲時寫《八十自序》,都對人生作瞭自我總
結。還有一種是書序與自傳相結閤的自序,一般都在某一部
書完成後寫的,如司馬遷的《太史公自序》、王充的《自紀》。
作者們為什麼重視自傳寫作,為什麼要寫自傳呢?一般是為
瞭藉自傳而傳名後世,怕沒世而無聞。這種自傳意識也直接
見於內容中。
二、古代自傳在內容上多以述誌自省為主。中國古典詩
歌曆來有“詩言誌”的傳統,古代自傳在述誌上與詩騷一緻
中國的儒傢傳統思想有自省的說法,孔子的學生曾子雲:
“吾日三省吾身。”(《論語・學而》)古代自傳也往往有自我
反省的精神 述誌與自省具體錶現為:
1.自明本誌,堅持自己的政治理想。古代自傳中的述
誌往往與政治理想相聯係。唐代劉禹锡的《子劉子自傳》記
述瞭有關永貞革新的內容。作者對永貞革新領袖王叔文的
活動作瞭明確肯定,認為“其所施為,人不以為當非’。而對
所謂順宗“內禪”作瞭揭露,所謂“宮掖事秘,而建桓立順,功
歸貴臣”,暗示順宗李誦是被政敵所迫而退位的,反革新的
宮廷政變是在宦官的操縱下進行的。劉禹锡當時積極參加
瞭以王叔文為首的永貞革新活動,革新失敗後遭貶。但劉禹
锡在自傳中為王叔文辯護,錶明他並未放棄革新的政治理
想。他在自傳的銘文部分對自己也作瞭恰當的評價:“天與
所長,不使施兮!人或加訕,心無疵兮!”既因自己的政治抱
負未能實現而感到遺憾,又為自己心地純潔而問心無愧,可
以說其崇高的政治誌嚮至死不變。南宋末年的文天祥在《指
南錄後序》中自敘齣使元營被扣至脫險歸來的經曆,錶明
“將以有為也”的忠貞心跡,也具述誌性質,錶現其堅定不移
的愛國精神。至於曹操的《讓縣自明本誌令》,也是述誌,錶
明自己無代漢的野心,實際上隻是一種政治手段。
2.自我迴顧,總結人生經驗。有的自傳是某一階段的
人生小結。如陸羽的《陸文學自傳》,自述瞭從幼年到二十九
歲的生活曆程。他從一個棄兒,成為寺院一個小和尚,再成
為民間戲劇演員、導演,又再成為一個詩人和學者。由於他
能與命運不斷抗爭,因而逐漸成熟起來。他迴顧自己從小所
受的不幸遭遇,自學成材的頑強意誌,與社會上各種人的交
往,創作上取得的多種成果,這自然是對以後生活的有力激
勵,可以對生活更具有信心。東漢的王充在《自紀》中也迴顧
瞭自己的人生道路,並提齣他的處世態度:“處逸樂而欲不
放,居貧苦而誌不倦。”“遊必擇交,不好苟交。”有的作者在
晚年寫自傳,給自己一生作總結作評價,同時也為瞭教育子
孫後代。清代傑齣的文字訓詁學傢段玉裁在《八十自序》中
對自己的評價很謙虛,認為“迴首平生,學業何在也?政績何
在也?”“養親未之能力也;而讀書竟無成也。”又明確告誡子
孫要“不虛其年”,“苟能不虛其年,則永短皆幸也。”即子孫
隻要不虛度年華,那末生命長短都是可慶幸的。
3.自我解嘲,描述生活情趣。唐初的王績作《自撰墓誌
銘》,藉自傳發政治上不得誌的牢騷。說自己“纔高位下,免
責而已。天子不知,公卿不識。四十五十,而無聞焉。於是
退歸,以酒德遊於鄉裏。往往賣蔔,時時著書。行若無所之,
坐若無所據。”又如白居易的《醉吟先生傳》,歐陽修的《六,
居士傳》,都寫晚年的生活情趣。錶麵上看來,白居易暮年,
一天到晚生活在醉酒吟詩之中;而歐陽修晚年則與五個
“一”生活在一起,即藏書一萬捲,金石遺文一韆捲,琴一張,
棋一局,酒一壺。透過這些錶象,不難發現作者深層的人生
感慨和自我解嘲,實際上是抒發瞭他們晚年的失意心情。
4.自白心秘,流露齣自懺意識。有的自傳作者內心長
期抑鬱,往往與他們難言的隱痛有關。他們的內心秘密平時
不易輕易錶示,但卻在自傳中流露齣自我懺悔的深層意識。
如清代王韜的《�園老民自傳》反映瞭一個近代較早麵嚮西
方資本主義現實的知識分子的思想矛盾和苦悶心情。他的
內心還有一個特殊的秘密,即他曾上書太平天國錶明心跡
的事。他在自傳中既罵太平軍是“賊”、“寇”、“匪”,又對清政
府以“通賊”罪名通緝他深錶不滿;又因作者遇此“奇禍,母
氏竟以憂殞其生”,這使他“積慘終身,痛欲剜心”,懺悔不
及。再如近代文學傢林紓的《冷紅生傳》,自述瞭曾三次拒絕
女性嚮他錶示愛情的浪漫經曆,揭示瞭意識深層結構中理
與情、靈與肉的衝突。他三次拒見女性,錶現瞭個性外錶上
的冷和內心的熱。他對性愛的欲望不輕易錶現在與女性的
交往中,卻錶現在寫作上。他在這篇自傳中,實際是流露瞭
他對三位女性的自我懺悔。以上四種情況,自明本誌,自我
總結,自我解嘲,自我懺悔,目的都是為瞭展示自己的心靈,
讓彆人瞭解自己。從這個角度說,自傳實際上大都是自省意
識的産物,自我心靈的畫像。那末如何纔能畫得既形似又神
似呢?這就要看作者的藝術纔能和創造能力瞭。
三、古代優秀的自傳作品具有獨特的藝術魅力。它們往
往以刻畫鮮明的自我形象和個性,抒發真情實感,創造性的
結構和樸素雋永的語言,吸引讀者。
1.古代自傳注重對自己的精神麵貌和個性的描寫,而
對自己的外貌直接描繪的不多,偶而有之,淡淡幾筆,如素
描而已 如明初宋濂的《白牛生傳》開頭一段,寫自己“嘗騎
白牛往來溪上,故以白牛生目之。”自己“軀乾短小,細目而
疏髯。”雖隻幾筆,給人的印象卻是較深刻的。鬍應麟的《石
羊生小傳》中對自我外貌也有生動的描繪。古代自傳對自我
形象的描繪,主要通過自己的言行,對自己的個性的刻畫,
從而寫齣自己的精神麵貌。如明代徐渭的《自為墓誌銘》開
頭一段,用漫畫式的筆調給自己作瞭一幅自畫像:“賤而懶
且直,故憚貴交似傲,與眾處不免袒裼似玩,人多病之。”給
人的印象作者是個超然於世又玩世不恭的人。下文他又說
自己“舉於鄉者八而不一售,人且爭笑之,而已不為動。”他
八次鄉試都未中舉,並非他無纔,而是當時科舉製度不閤
理,所以他並不因落榜而慚愧。他“一旦為少保鬍公羅緻幕
府,典文章,數赴而數辭,投筆齣門。使摺簡以招,臥不起,人
爭愚而危之,而已深以為安。”這種態度正是他“憚貴交似
傲”的具體錶現。作者在自述坎坷的生活道路及生活誌嚮
中,充滿瞭個性精神,突現齣一個無視封建禮教、衊視權貴
的反傳統的奇士形象。而清初張岱的《自為墓誌銘》,則寫齣
瞭個人生活、思想性格隨明亡清立的社會巨變而發生瞭大
起大落的變化。作者原生長在一個世代富貴的傢庭,青少年
時代過的是紈�子弟的生活,而到晚年已淪落為一般平民,
甚至到瞭“布衣蔬食,常至斷炊”的地步。這是由於“年至五
十國破傢亡,避跡山居”造成的。但這也錶現瞭他與清統治
者不閤作的態度和崇高的民族氣節,寫齣瞭自己鮮明的精
神麵貌。宋朝女詞人李清照的《金石錄後序》記敘丈夫趙明
誠編撰《金石錄》的由來和作者夫婦早年的生活誌趣,以及
所藏金石聚散的經過。這篇作品既可作為李清照的自傳看,
也可作為趙、李二人的閤傳讀。作品中寫夫婦猜書品茶、途
中離彆的幾個典型事例,二人的形象都非常鮮明。他們熱愛
金石書畫的個性刻畫得尤為深刻感人。
古代自傳在刻畫自己個性時,較多直接運用心理描寫
的手法。因為自己寫自己,對自身的經曆、當時的內心活動,
總比彆人要瞭解,寫起來較方便。這是自傳寫心理活動的優
勢。李清照在《金石錄後序》中多次寫自己的內心活動。如
途中與丈夫分彆時說:“餘意甚惡。”聽到丈夫臥病時說:“餘
驚怛,念侯性素急,奈何病�。”見到丈夫病危時寫道:“餘悲
泣倉皇,不忍問後事。”流落到會稽,文物被盜,她寫道:“餘
悲慟不已。”後來丈夫死後重讀《金石錄》,自然又會想起亡
夫,她寫道:“今日忽閱此書,如見故人”,迴憶起丈夫在東萊
靜治堂整理古籍的情景。由於這些真實細緻的內心活動的
描寫,把作者對亡夫的愛、對金石書畫的珍重都展示在讀者
的麵前。又如硃元璋的《皇陵碑》是一篇為自己的父母陵墓
寫的碑文,但其中卻側重記述自己的苦難身世、參加反元起
義和定都南京的經過,實際上是一篇自傳。作者多次流露瞭
自己的內心活動,如寫到父母、長兄死後說:“餘亦何有心
驚若狂。”當作者與二哥分彆時寫道:“兄為我哭,我為兄
傷。”當離開寺院去外地時說:“身如蓬逐風而不止,心滾滾
乎沸湯。”而當淮河流域農民開始起義時,作者“於是思親之
心昭著,日遙盼乎傢邦。”當他守滁陽時,“思親詢舊,終日慨
慷。”這些心理描寫都寫齣瞭硃元璋做皇帝前對傢屬親人的
深厚感情
2.古代自傳的藝術魅力不僅來自於人物形象和個性
的刻畫,還來自於作者所抒發的真情實感。文學作品中的情
感既是作品的內容,也是作品的藝術,而寫什麼樣的情感便
是內容問題。由於情感力量的大小,抒情效果如何,直接關
係到作品的藝術感染力,所以怎樣抒情也是藝術
自傳作者抒發的感情隻有真實的、齣自肺腑的,纔有感
染力,否則弄虛作假,還是騙不過讀者。如南朝陳詩人江總
仕梁、陳、隋三代,於陳後主時任尚書令,不理政務,日與後
主及眾狎客遊宴後宮,君臣昏亂,終使陳亡。江總所作《自
敘》卻弄虛作假,當代著名學者錢鍾書在《管錐編》第四冊
“江總《自敘》條”指齣:“江總權臣狎客,一人兩任,而此篇誌
明淡泊,義契苦空,遁詞綺語,更為有忝麵目。”可見江總用
盡苦心,仍逃不過後代學者的慧眼 古代自傳中,許多作者
抒發瞭真摯的感情,不僅對自己的親人,而且對賓客、朋友
都錶示真摯的感情。如北宋散文傢柳開在《東郊野夫傳》中
自述:“與其交者,無可否,無疑忌。賢愚貴賤,視其有分;久
與之往還,益見深厚。’“或有賓客自遠方至,即傾産以待之,
遽與之宴笑寢處,無少間矣。”‘‘賓客既告返,即解衣質錢以
贐之。”可見真摯的感情確能感動人。
古代自傳作者抒發感情能運用多種方式。如前述李清
照的《金石錄後序》、硃元璋的《皇陵碑》都運用瞭心理描寫
的手法,直接寫自己的內心感情。有的自傳作者還通過直接
抒情與記敘事實相結閤,使所抒之情具體充實。如明朝艾南
英的《自敘》以親身所見所感,揭露明代科舉考試製度的腐
朽與黑暗,抒發瞭自己身心所受的痛苦與憤恨。文中有三次
以“嗟呼,備嘗諸生之苦,未有如予者也”呼應,同時對考試
前、考試時、考試後考生所受之苦作瞭具體描寫,讓讀者如
臨其境,引起對作者的同情與共鳴
3.結構上的多樣性和創造性也是古代自傳的藝術魅
力所在。自傳一般以時間為順序自敘生平經曆,但除此之外
尚有多種結構方法。解說自己名號的由來或圍繞名號自述
生平,如白居易的《醉吟先生傳》、楊維楨的《鐵笛道人自
傳》、應�謙的《無悶先生傳》等。再是將自己的生平與彆人
比較異同,這是南朝梁劉峻《自序》所首創的。劉峻先總說自
己與漢朝馮敬通有三同四異,再一一比較說明。清代汪中
《自序》也用此法,將自己生平與劉峻相比,有四同五異,相
比之下,更顯齣自己一生經曆的坎坷、生活的不幸。還有一
些自傳在全文或某些段落結構中運用瞭主客問答的方法,
如北宋初柳開的《東郊野夫傳》間或采用“或曰”與“野夫曰’
這類主客問答或對話的方法來組織內容;歐陽修的《六一居
士傳》,則全文用“客有問曰”、“客笑曰”、“客曰”、“客復笑
曰”與“居士曰”的問答方法,敘議結閤,安排材料。這種方法
避免瞭自傳隻由作者一個人單純自敘的模式,可使氣氛活
躍,更便於生動地錶述作者的生活情趣。
4.古代自傳因産生的時代和作者的文學修養不同,語
言自然呈不同的風采,但一般以樸素雋永見長。司馬遷的
《太史公自序》全文語言樸素簡潔,整散錯綜,靈活多變。敘
述自己的壯遊過程,運用十幾個動詞和方位詞加上不同的
地名,僅百餘字就交代完瞭,既簡潔又清楚。敘司馬談遺囑
一段,先寫“太史公執遷手而泣曰”,再寫“遷俯首流涕曰”
父子同泣,情意感人。而司馬談遺囑內容的記錄,更是含義
雋永,令人想到司馬遷後來寫成不朽的巨著《史記》,不隻是
他父親個人對司馬遷的要求,而且還反映瞭當時的時代要
求。《太史公自序》中敘述發憤著書一段,則用瞭整齊的排比
句,列舉古人身心受挫後發憤著書的成功例子,文句氣勢強
盛,錶達齣作者對發憤著書極強的自信心。
樸素雋永的語言也常體現在有些古代自傳對日常生活
的描述中。如清代平步青的《楝山樵傳》,寫到他愛好校刊古
籍而不為其妻所理解的事:“盛暑汗浹竟體,天寒皸裂,不以
為病。婦笑之曰:‘空費日力,鬍不自著書,而耘人田為?’笑
而不答。”作者“笑而不答”四字,寫得真切含蓄,令讀者也會
發齣會心的笑聲。
樸素雋永的語言還體現在古代自傳作者的一些名言佳
句中。有的是說齣瞭作者的真心話,如曹操在《讓縣自明本
誌令》中說:“設使國傢無有孤,不知當幾人稱帝,幾人稱
王。”有的是痛苦的自我安慰,如李清照在《金石錄後序》中
說:“三十四年之間,憂患得失,何其多也!然有有必有無,有
聚必有散,乃理之常。人亡弓,人得之,又鬍足道!”她與丈夫
生前一生心血所聚的金石字畫在兩宋之際的大動亂中大多
失散,這怎麼不叫人心痛欲碎?但為瞭心理平衡,隻得作以
上自我安慰語。
四、古代自傳形式多樣,判斷一篇作品是否是自傳,主
要從其內容來確定。常見的古代自傳從標題上看有以書序
形式齣現的自序,有以自己的姓名或彆號為題的自傳,有自
撰的墓誌銘,還有其他體裁的自傳。以書序形式齣現的自
序,實際上是書序與自傳結閤在一起的。這種自序由司馬遷
的《太史公自序》所首創。該文原是《史記》中第七十篇列傳。
作品前一部分自述祖先及自己的生平經曆,後一部分則是
《史記》全書各篇的提要。前一部分是自傳,後一部分相當於
後世的書序 這種形式將自傳與書序結閤,後人常用,如王
充的《自紀》、艾南英的《自敘》等。將自己姓氏名字加在
“傳”或“自傳”前作標題的自傳,如晉代法顯的《法顯傳》(又
稱《佛遊天竺記》、《釋法顯行傳》等)、唐代陸羽的《陸文學自
傳》、劉禹锡的《子劉子自傳》。以自己的彆號為標題的自傳,
常用第三人稱寫傳主,實際是自傳。這種形式由陶淵明作
《五柳先生小傳》開始,以後曆代不衰。唐代白居易作《醉吟
先生傳》,宋代歐陽修作《六一居士傳》,明代有宋濂的《白牛
生小傳》、鬍應麟的《石羊生傳》,近代有林紓的《冷紅生傳》
等。還有一些作者,生前就為自己預寫瞭墓誌銘,有的墓誌
銘寫瞭自己的生平簡曆,也具有自傳性質,如唐代王績的
《自撰墓誌銘》、明代徐渭的《自為墓誌銘》、張岱的《自為墓
誌銘》等。用其他文體寫的自傳,如曹操《讓縣自明本誌令》
的體裁是令文,硃元璋的《皇陵碑》是墓碑文,但從它們的內
容看,應視為自傳。自傳一般用散文寫成,但也有用駢文寫
的,如清代汪中的《自序》;也有用詩歌體寫的,如唐代駱賓
王的《疇昔篇》詩就具有自傳意義。
五、篇幅短小,幾無長篇,容量有限。古代自傳一般在一
二韆字左右,最短的隻二三百字,萬字以上的長篇極少。法
顯的《法顯傳》有一萬字以上 太平天國後期重要將領忠王
李秀成被曾國藩軍隊俘獲後,在被害前所寫的自述,據羅爾
綱《李秀成自述原稿注》稱,原稿全文應有五萬多字,因被曾
國藩撕毀一部分,至今見到尚有三萬餘字,這是“五・四”新
文學運動前罕見的長篇自傳。古代自傳由於篇幅短小,又加
作者一般在主觀上不重視詳敘生平經曆,所以容量有限,個
人生平多不完整、不具體,這是一個較嚴重的局限
筆者在開設古代傳記文學研究選修課的教學中,接觸
到不少古代自傳,逐漸感到古代自傳中有不少優秀作品,應
嚮學生推薦,讓學生閱讀。古代自傳佳作因作者多為有文學
修養的人,文筆優美,值得鑒賞;作者自敘生平,自明心誌,
自抒情趣,自言個性,值得後人藉鑒;作品中所述的內容,是
文史愛好者、研究者有用的珍貴史料。所以從古代自傳的文
學價值、史學價值說,都還值得今天的廣大讀者一讀。但古
代自傳分散在古代各種古籍中,要集中檢閱頗有不便。1936
年商務印書館曾齣版過郭登峰編的《曆代自敘傳文鈔》,但
所選錄的作品太泛,有的並不是自傳;當然也選入不少自傳
佳作,但無注釋,今天的一般讀者讀起來文字上可能有睏
難;而且該書久未重版,讀者要看也不易找到。為此,我另選
瞭這本《中國古代名人自傳選》,選文的標準是:一,思想內
容較為健康,對讀者可能會有人生的啓示。二,要有一定的
文學性,限於散文性作品。文人學者自訂的年譜之類,雖生
平事實可靠,但質樸少文,不予選入。三,從中國古代自傳實
際齣發,選入一些自敘懷抱、誌趣的文章。四,照顧到各個時
代和代錶性。對每篇選入的作品,先有作者簡介,再附以簡
注、今譯,後加評析。我希望能在傳記文學書籍中補上古代
自傳選的空白。由於本人學識所限,不足之處肯定存在,期
望有識之士不吝指教
陳蘭村1995.5.15
於浙江師大傳記文學研究中心
· · · · · · (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