訓詁原理

訓詁原理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語文齣版社
作者:孫雍長
出品人:
頁數:466
译者:
出版時間:1997-12
價格:30.00元
裝幀:平裝
isbn號碼:9787801262134
叢書系列:
圖書標籤:
  • 語言學
  • 訓詁學
  • 小學
  • 國學
  • (舊版)
  • 流行
  • 民謠
  • 歐美
  • 訓詁學
  • 經學
  • 古籍整理
  • 文獻學
  • 中國古典文獻
  • 語義學
  • 曆史語言學
  • 文本研究
  • 學術著作
  • 傳統文化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著者簡介

孫雍長,男,漢族,湖南

祁陽人。1942年3月生。

1967年北京師範大學中文

係本科畢業,1982年北京師

範大學古漢語專業訓詁方

嚮研究生畢業。獲文學碩士

學位。曾任湖南師範大學中

文係教授、廣東五邑大學中

文係教授,現為廣州師範學

院中文係教授。廣東省中國

語言學會常務理事、中國語

言學會理事、中國訓詁學研

究會副會長。主要著作有

《轉注論》《管窺蠡測集》《訓

詁原理》《老子注譯》《莊子

注譯》《辯纔與智慧》《三湘

紀勝》,重要論文有《古漢語

的詞義滲透》《王念孫“義

類”說箋識》《王念孫“義通”

說箋識》《漢字構形的思維

模式》《漢字構形的心智特

徵》等,整理古籍有《經史百

傢雜鈔》《詞詮》《太玄》《焦

氏易林》《齊民要術》《太平

禦覽》。

圖書目錄

目 錄

引言
一、“訓詁學”涵義的二重性
二、訓詁學與詞義學
三、訓詁學的理論研究
第一章 訓詁之旨本乎聲音
一、漢字形音義的辯證關係・
(一)義附於形的相對靈活性
(二)義存於聲的相對穩定性
(三)音義關係對字形的多方衝擊
二、訓詁之要在聲音不在文字
(一)用字通假的必然性
(二)訓話之要在聲音不在文字
三、因聲求義的辯證性
(一)漢字對漢語的影響
(二)聲音不是訓詁的唯一依據
(三)訓話不能脫離用字的一定規範
第二章 語音和字音的流轉
一、音轉義存
(一)音轉的實質
(二)音轉的産生
(三)音轉的基本規律
(四)音轉與漢字
(五)音轉原理的訓話價值
二、聲隨義轉
(一)聲隨義轉說的提齣
(二)聲隨義轉說的源流
(三)換讀說
(四)聲隨義轉說不應否定
三、異讀彆義
(一)“四聲彆義’的爭論
(二)異讀彆義與訓話學
第三章 聲義同源
一、同源現象的形成
(一)音義結閤的任意性和非任意性
(二)詞義的二重性――所指與立意
(三)名之於實,各有義類
(四)義類與錶象聯想律
(五)命名取象種種
(六)異物同名
(七)義類與名實關係的矛盾律
二、同源詞
(一)同源詞産生的必然性
(二)同源詞的判定標準
(三)同源詞與音轉
(四)同源詞與漢字
(五)語源與字源
(六)語源的推求
(七)語族與類義
三、聲訓
(一)“聲訓’名稱的提齣
(二)“聲訓”正名
(三)聲訓的性質
(四)聲訓源流
(五)聲訓條例和義類
(六)聲訓的評價
四、右文說
(一)右文說源流
(二)右文現象的形成
(三)右文說與聲訓
(四)音近義通說與右文說
(五)右文說的研究與評價
第四章 詞義的變化
一、詞義變化的體現及其基本規律
(一)從所指關係看詞義的變化
1.物名內容的變化
2.事名內容的變化
3.物名事名間的相互轉化
(二)從類義關係看詞義的變化
1.類義相通
2.事名義泛
(三)意義變化的基本規律
―― 引申觸類,反復旁通
二、促使詞義變化的因素
(一)從語言外諸因素看詞義的變化
1.社會客觀因素
2.人的主觀因素
(二)從語言自身因素看詞義的變化
1.義相滲透
2.修辭義變
三、詞義引申說
(一)引申說的提齣
(二)引申的基點
(三)引申的規律
(四)引申說的局限
(五)引申說的突破――《論同步引申》
第五章 詞義的存現
一、詞義的概括性與具體性
(一)“通”與“彆”(“圓”與“專”)
(二)“對文、散文”與“統言、析言”
(三)泛指與特指
二、言外之意
(一)詞義與“文意
(二)言不盡意與言外之意
(三)言外之意的體認與詮釋
三、語境與隨文釋義
(一)語境對詞義的製約
(二)訓話傢的語境觀
(三)隨文釋義與傳注訓話
(四)隨文釋義與詞書訓話
第六章 訓詁與語言的社會性
一、語言社會性的層麵
(一)詞匯詞義的社會性
(二)言語錶達的社會性
(三)文字使用的社會性
二、訓詁與語言社會性的曆史主義原則
(一)語言社會性的時空因素
(二)語言社會性與個人因素
訓詁研究主要參考文獻

後記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用戶評價

评分

比較王寜老師的《訓詁學原理》,不是那麼全麵和深刻,其實可以當做詞匯語義學方麵的原理來讀。

评分

比較王寜老師的《訓詁學原理》,不是那麼全麵和深刻,其實可以當做詞匯語義學方麵的原理來讀。

评分

比較王寜老師的《訓詁學原理》,不是那麼全麵和深刻,其實可以當做詞匯語義學方麵的原理來讀。

评分

比較王寜老師的《訓詁學原理》,不是那麼全麵和深刻,其實可以當做詞匯語義學方麵的原理來讀。

评分

比較王寜老師的《訓詁學原理》,不是那麼全麵和深刻,其實可以當做詞匯語義學方麵的原理來讀。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